
需要认知到的是,这只是一个普遍而非确定性的规律,不能适用于我们这个星球的所有角落,例如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在建国前动乱丛生的年代,中国体育处在一种百年孤独的状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情况才开始转变,但百废待兴的阶段,发展体育只能由国家出手。1951 年,全国第一支专业体工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工作大队成立(即为后来的“八一队”),1953 年各大行政区又相继成立体训班(省体工队前身),由此,绵延至今的举国体制正式启幕。
体育是社会情绪的助推剂,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下,我国竞技体育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成为那个时代国人提高自信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举国体制的出现在我国有绕不开的国情缘由,且很大程度上在当时规避了取得良好竞技成绩需要漫长等待的问题。
七十年过去了,几乎所有的奥运冠军,也包括其他大型赛事的冠军,均出自于此。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的长跑人才挖掘与培养只存在于各个省队,举国体制下省队扮演了上文我们所说国外职业俱乐部的角色。
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取得胜利往往是更重要的,与成绩好坏并不强相关,即使运动员具备远远高出夺冠成绩的水准。这种前提下,看似奇怪的局面出现了,运动员年复一年的全身心投入训练与备赛,但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准却并未同步展现出一种持续突破、好成绩层出的态势。
赛事壁垒的存在是各类缘由一个重要具像特征,全运会之外,各省队运动员每年参赛计划主要是一系列室内室外的大奖赛、锦标赛,但这类赛事如果一个职业而非专业队选手想要参加怎么办呢?不好意思,暂时不行。
普通跑者想通过比赛取得等级证书呢?很长时间内也是不行的,现阶段倒是开始了一些关于以上方面的改革尝试。国外俱乐部模式下通常各等级的赛事不会通过限制特定群体确认报名范围,只需满足报名条件。
省队的闭环特征同样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其发展特点相较于国外流行的俱乐部模式有着显著不同。直到今日,各省队仍是我国体育人才最集中、水平最突出的地方。但同时与学校/社会大众的脱节、竞技水准滑落,以及对市场化职业化发展的迟钝反应也逐渐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并指出。
路跑运动快速普及,商业马拉松遍地开花的同时,省队之外出现了越来越多以此为生的职业选手,他们并非各省队注册的专业运动员,大多属单打独斗的“个体户”。
同样时空下,职业选手之外更浩大的爱好者加入了跑马大军,这拨庞大的人群中,几位特殊人物的出现直接促成了国内职业俱乐部的诞生。
参考职业俱乐部的定义,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俱乐部仅三家,其中易居马拉松俱乐部发展时间最久,而在易居之前国内首家职业俱乐部其实另有他人。那就是 2018 年 3 月成立的云南斐讯马拉松俱乐部,成立仪式上名帅张国伟携旗下众多弟子加盟。
如贵州管油胜的训练营、魏彪组织的 Ichallenge Lab 同样齐聚了众多职业选手,但其组织形式,目前来看还是属于选手们一起集训的训练团队阶段,不过这一类未来是有更大概率转为真正职业化俱乐部的。

图源:Iahallenge Lab
所以大家熟知的如耐克黑马、元大都、健牧跑步等团队本文话题也并不会涉及。同样,虽然在抖音账号上一兆韦德一直以俱乐部口吻发布队员训练情况,但其团队规模、人员、组织架构并不为外界所知,也从未统一官宣过,更像是对几位年轻选手的训练资助。
而几家职业俱乐部的出现,究其缘由都源于创始人对跑马具备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使然,易居创始人丁总 PB 254、六大都刷了两圈,素有跑圈“肯尼亚丁”称号,新近成立的中阳在其社交账号上创始人刘团(全马 PB 245)经常出现在 B 组间歇训练的火车头位置。

横向看,中阳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自身基地的俱乐部,凭借背后中阳置业建筑商的背景,基地内田径场、各类步道、室内场馆、运动员公寓一应俱全,俱乐部训练与生活基地都能有所保障。
此外中阳还在基地内打造了一个马拉松博物馆,作为一家新近成立的俱乐部,其基地规模与训练条件的完善程度,却反而做到了最完备,甚至和很多省队相比也不遑多让。

图源:正保跑步俱乐部
正保和中阳队伍里,你会发现不少面孔曾是易居成员或集训过的,而正保组建之初,甚至发生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闹剧。
当时部分原易居精英队成员选择离开团队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不知为何变成了剑拔弩张的局面,临近年关还招来了警方。内中详情不必展开,背后的纠葛也不用深究,但映射出来的问题却很赤裸,体制外俱乐部运动员来源真的太少了。
抛开因母公司暴雷而昙花一现的斐讯,三家俱乐部目前都已脱离组建阶段,开始逐步摸索往前发展。如何商业化是面前最迫切的问题,而俱乐部与赞助商的组合,向来是俱乐部商业化的最主要形式。
易居的做法是提升职业队整体形象、引进国际国内名帅等加深队伍内涵,获得牵手赞助商的契机,截止目前,俱乐部已经有了包括顶级赞助商耐克、运动营养补给 SiS、运动耳机韶音 3 家赞助商。目前易居是三家俱乐部中唯一有赞助商的。
俱乐部自行造血是赞助商外又一路径,这点易居和中阳目前正在实行但方向各异。易居是典型周期化训练营模式,训练营总教练杨帅半马 PB 65,他负责的大众训练营过去几期吸纳的学员地域覆盖面与整体成绩表现可圈可点,大众训练营与职业队伍双管齐下的策略收到了成效。
就在 7 月 16 日,正保也在其公众号宣布了大众马拉松训练营开始招生,当然,发布会上签约的四位大咖教练自然是担任了训练营顾问团的角色来为此背书。
中阳则是依托完备设施的基地与师资力量,在过去半年品牌培育期结束后,不久前公布了田径培训班计划,除招募运动员外还瞄准了体育生群体以及当下火爆的中考市场。目前俱乐部一直没有敲定服装赞助商,队员们也已有了统一的队服,或许有着自行设计队服并在后期市售的打算。




作为最年轻成立的俱乐部,中阳队员都是自主挖掘与培养而来,对外始终保持着统一的队伍形象,职业队与其旗下非专业跑团之间界定清晰。
刚刚结束的 HTC 周末,王佩林、马盟、孟帅、曹天祥、张雪康组成的中阳马拉松俱乐部代表队面对贾俄李子成战队、云南队生力军和索康尼联军一路敢打敢拼,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前马拉松国家纪录保持者朱树春担任俱乐部主教练,同时成立了专门的体育产业公司雇佣专职团队分管后勤、宣发等工作。在过去的半年,虽然没有比赛,这支建队思路清晰、打法明确的新军还是迅速为人们所知,相信已有很多人在某音平台上刷到过这群小伙子们训练日常了。




复杂难题往往是基础问题导致的,职业俱乐部想要立足国内发展,解决基础问题并非朝夕之功。但好在我们已经有了这些先行的探索者,所以,相信未来吧。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3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