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


相信这件事已经在越野跑圈传开了。


央视新闻频道最近在一档《新闻调查》节目中关注户外运动安全问题,然而却翻车了。当记者展示越野跑爱好者挑战单日完成赵公山、九峰山和铁瓦殿(简称赵九铁)三座山峰登顶的视频,让成都登山协会几位专家进行甄别时,他们说出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首先,几位专家在听到一日挑战赵九铁时就直言不可能,还说每一座山都要爬一天,三座山在不同的位置,怎么可能一天完成,完全是为了博流量。


然后他们在看到越野跑者背的背包,穿的服装,就点评说那是休闲包,没有背负系统;不能穿短裤;还没有登山杖。其中一位女性专家直接表示,我认为他没有上去,他那样的装备肯定上不去。


说实话,如果我是一位对越野跑甚至户外运动不了解的人,极有可能被专家的说法说服。毕竟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之前一直说的是户外安全的问题,这些越野跑爱好者穿得这么少,去户外爬山自然不安全。


但对越野跑稍微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几位专家的点评实在是可笑。所以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发生?而且出现在央视这样的大平台。



几位专家挂的头衔是成都登协徒步委员,如果单纯从徒步的视角来进行评价,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徒步爬山时间长,背一个很大的背包,装很多东西是大多数人需要的。而且户外条件又复杂多变,最好穿长裤防蚊虫,防止刮伤等等。如果带上登山杖,那么可以节省体力,能更顺利完成。



但如果点评的对象是越野跑者,那么以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显然是不合适的。越野跑最初的定义了是轻装快速穿越,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装备越少越好。这也是为什么越野跑者在进行训练时,会穿的很少,背的越野跑足够轻量,带不带登山杖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如果为了练习如何使用登山杖,则会带上。


按理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越野跑的声量越来越大,成都登协徒步委员会专家理应对越野跑是有所了解的,而且成都地区拥有相当数量的越野跑赛事,在越野跑划归到登协管理之后,作为管理机构,他们也必须了解。当看到社交媒体视频中的人这样穿着时,首先应该想到他们并不是徒步爱好者,而是越野跑爱好者。


中国越野跑的主管机构现在是中国登山协会。



如果先有了这样的预先判断,相信就不会得出那么多贻笑大方的点评了。但为什么他们还会一如既往按照徒步的思路进行点评呢?是真不知道,还是有意为之,我们也就不得而知。






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对于自己播出的内容是有审核机制的,但为什么还是出现了这样的尴尬画面。


这段画面的开头是记者打开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想让成都登协的专家进行甄别,“一日赵九峰”是不是真的。可能在央视记者看来,这样的挑战是不可能的,而且基于对社交平台上的内容天然不信任,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看法,想让专家来佐证。于是找来最有发言权的登协专家,但专家以徒步的眼光来看待越野跑,这样就阴差阳错的闹出了笑话。


当预设在前,“有色眼镜”在前的时候,其实专家说什么,也是为难了专家。毕竟也不太能直接反驳“您说的不对”,


就算央视在播出前对内容进行了审核,如果没有懂越野跑的人观看,是很难发掘出问题的。


或许我们只能这样理解央视的初衷,越野跑运动员在自己训练的时候,或者独自进行高难度的挑战时,穿着简单的装备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你们这样的行为是不安全的,不值得提倡。


如果你看了央视新闻频道这期节目,其实前面 38 分钟都是非常好的,很符合逻辑的,提请大家在户外运动时要时刻注意安全,只是最后几分钟成都登协几位专家的点评偏离了轨道。


这件事情在提醒我们,千万不要随便点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否则会让人看笑话。即使徒步和越野跑这么相近的领域,随便的点评所产生的误差也很大。


或许正是因为两个领域太近,让几位专家产生了幻觉,可以任意点评。这种危害不仅暴露了自己的浅薄,更是一种对其他专业领域的不尊重。如果任由这种不相关领域的人妄评,不仅混淆视听,更可能挤占真正有价值的讨论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甚至误导决策,造成实际损失。



同时这件事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当你听到别人点评你不熟悉的领域时,要注意辨别是不是对的。特别是在在当下众声喧哗的舆论场,很多人受到虚荣心或表现欲驱使,急于在陌生领域急于发声、抢占“话语高地”,往往说一些不负责的话。


请记住:真正的智慧,并非体现在对万事万物的即时评判,而是懂得在不熟悉的领域面前,保持一份敬畏与谦卑,并在力所不及之处,明智地选择倾听与沉默。


其实承认“我不知道”,不是怯懦,而是对知识、对专业、对真理最基本的尊重,也是避免成为“皇帝新衣”中那个无知却聒噪的角色的唯一正途。

最后想问的是,你怎么看这件事?


文字 CC / 编辑大恐龙
图片跑野大爆炸 / 视觉五年练习生

图片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7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