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回跑野宣布不再对马拉松赛场跑鞋数据出具报告后,跑友中有一个很大的呼声,希望看到跑鞋数据不被“污染”的真实情况。其实对于跑者群体真实的跑鞋选择,一直也是我们所期待了解的。于是我们决定另寻他法,将赛场数鞋报告改为日常数鞋报告,在跑步圣地对跑者日常的跑鞋选择进行统计。
跑鞋报告的第一站,我们选择来到了上海的世纪公园,看看这座一线城市在日常跑步场景下,哪些跑鞋会成为跑者之选。这次数鞋报告的数据,来自世纪公园外跑道上周末清早与傍晚各 2 小时的采样。在这两个时间段内无品牌类活动造成数据干扰,并对跑者绕圈奔跑造成的重复数据进行了除重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清晨的时段里,跑者以周末早起训练的严肃跑者为主;而傍晚时段,更多的人属于空闲之后的运动健身,通过这两部分数据的汇总,更综合地反映出竞速人群与健康跑人群跑鞋选择的整体情况。在这次数鞋的统计中,总样本数为 754 双,围绕着这份数据我们通过分析为您展示在它背后所蕴藏的信息。
假如回顾最近几年里赛场上的跑鞋数据变化,我们会有大致的印象,从早先的耐克霸榜,到特步的迅猛追赶,再到后来各家品牌在不同赛事上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那么这次的情况会怎样呢?下方的图表展示了上海日常跑步场景下的情况。

假如仔细分析这前十的排位,其实个中缘由也都有迹可循。从名次上耐克依然保持着第一,只是没有了遥遥领先的绝对优势,仅以 2 个点的优势领先第二名特步,早年的优势被大量蚕食。耐克的第一凭借的是 Vaporfly 的出色表现和飞马不错的性价比。

特步的第二让人并不意外。多年的付出已在赛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此次日常跑道边的数据再次验证了这点,竞速类的 160X 与竞训类的 260 系列助力特步占据了第二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假如只统计清晨的“严肃跑者”时段,特步将以 7 双的优势占据第一;而在傍晚的“健康跑者”时段里,特步只有几乎可忽略不计的 2 双,这说明了特步的竞速、竞训跑鞋顶起了大梁,也反应出了特步在大众健康跑领域,在缓震支撑类跑鞋方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如果说前两名在预想中,那么排名第三的索康尼稍许有些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早在 2015 、 2016 年时,索康尼就以自己出色的品质在 OG 跑者中收获了一群铁粉,可惜中途退出内地市场令品牌的状态变得低调被动。随着后来重回内地市场,我们看到了索康尼的不断发力。积极开设线下店铺,冠名赞助各类跑步赛事,将办公室搬至上海,开展各类社群跑步活动,这一切努力的“成果”在这次上海跑者日常跑步之选中得到了体现。

Endorphin Pro 啡鹏、 Endorphin Speed 啡速、 Kinvara 菁华、 Triumph 胜利四张王牌成为了 Saucony 的顶梁柱。在对上海跑者的采访中也能感觉到,在一系列努力之后,跑者对于 Saucony 品牌的青睐,这令原本在品质上就有不错口碑的 Saucony ,逐渐摆脱了对于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担心,在品质与品牌好感度的双重加持下,迎来了越来越好的市场表现。

在这两年的跑鞋榜单中,时常被提起的一个话题就是两支“老牌劲旅” ASICS 与 adidas 的表现。在这次的观察中,两个品牌还是凭借足够深厚的底蕴,杀进了前五。

但支撑品牌表现的“根基”略有不同, ASICS 的“群众基础”来自于健康跑跑者脚上的 KAYANO 、 NIMBUS ,以及和它俩长得相近的各款“传统”跑鞋,而 adidas 则依赖了 ADIOS PRO 3 的一枝独秀外加经典 BOOST 系跑鞋的一臂之力。

对于李宁品牌,行业总是会不吝对其冠以“创新之先锋”的“名号”,但时常我们也会感叹对比于李宁跑鞋的品质,它的市场占有率还能有很大的前进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宁凭借着飞电3 Challenger 、赤兔、超轻系列三驾马车,以微弱差距位居第六。
说起中乔体育,跑者们会很感慨其这两年快速的提升,在包括武汉、厦门这样的马拉松大赛上,中乔在完赛者上脚率排名中都能排到前三。而在这次上海日常跑步场景的跑鞋统计中,中乔体育排在了第七,与其在去年上马上统计的排名相近。究其原因,这一定程度上缘于中乔主打的性价比效应,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国际化城市里产生的影响力有所减弱。

这两年增势迅猛的两家品牌 HOKA 与 On 昂跑,经常成为媒体报道中的“跑鞋新贵”两兄弟,在这次的跑鞋统计里, HOKA 的 Clifton 系列与昂跑的 CloudMonster 系列的亮眼表现助力两大品牌跻身了前十。
而杀进前十的迪卡侬,或许在马拉松赛场上声量较低,但其主打的性价比跑鞋,对于泛跑者群体还是很有吸引力,令它在前十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分析完品牌分布后,我们接下来再看看具体哪些鞋款受到了跑者们的喜欢,我们从竞速、竞训以及日常健康有氧跑三个方向进行了统计。
排名前三甲的为 Endorphin Pro 3 ( 19 双)、 Vaporfly 3 ( 16 双)、 160X 5.0( 15 双)。三甲之外的跑鞋里, Vaporfly Next% 2 仅以一双之差的 14 双排名第四, 160X 3.0 PRO 为11双排名第五, ADIOS PRO 3 与 160X 3.0 同为 10 双。
从前三可以看出,它们都不是各自品牌最顶级的竞速鞋款,这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源于顶配款竞速跑鞋受众人群的基数小,其二日常周末的跑步无需像比赛日那般追求极致竞速,使得顶配跑鞋的出镜率很低。而上榜的跑鞋从性能、兼容性、售价方面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前三甲跑鞋为 260X ( 19 双)、 Endorphin Speed 3 ( 18 双)、 260 2.0 ( 17 双),三款跑鞋的差距只在伯仲之间。特步的“国人竞速”战略不仅带来了品牌竞速跑鞋上的进步,对竞训跑鞋的提升也是立竿见影, 260X 与 260 2.0 双双进入前三成为了最好的证明。作为此次竞速“头牌” Endorphin Pro 3 的降阶版, SAUCONY Endorphin Speed 3 能夺得竞训跑鞋第二的成绩也在情理之中。
在这个排位结果中也呈现了一个情况,就是耐克目前缺少主流的竞速训练鞋款。此次耐克出现的 5 双 Tempo Next% 与 1 双 Streakfly 都属于早年的鞋款,当下耐克跑者想要选择竞训鞋款时,或许直接选择了拿竞速鞋作为替代。有个好消息是,今年 Pegasus Turbo 系列将有新作推出,这部分的空白将得到填补。
在有氧慢跑鞋部分,索康尼的表现抢眼,胜利 21 和菁华 14 占据了第一与第三,耐克飞马 40 排名第二。三者的特点都很鲜明,胜利 21 主打的顶级缓震使其成为受众广泛的一款鞋,飞马 40 有着全面综合的性能表现及长达 40 余年的深厚积淀,菁华 14 则以价格优势及轻量化的性能跑鞋收获了自己的一批拥趸。前三甲之外,表现不错的还有特步的 2000 公里 2.0 与 HOKA 的 Clifton 9 ,它们的耐用与舒适表现使得它们成为了跑者的选择。
在这次的跑鞋采样中,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值大致为 0.24 ,于是我们也将各品牌对应的比例值进行了下计算,如果数值高出 0.24 许多,说明更受上海女性跑者的青睐,反之低于 0.24 越多,说明其更受上海男性跑者的喜欢。

以此比例值为依据,我们进行了筛选。 On 昂跑( 0.53 )、索康尼( 0.38 )、李宁( 0.3 )三个品牌女性跑者对其有更强的选择意愿,而中乔体育( 0.07 )则成为了“直男之选”。耐克、阿迪达斯、特步、HOKA四家均在 0.24 附近,男女选择比例比较均衡。
在数据统计之后,我们还在现场对跑者进行了采访,有着不同身份特点的他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今天我选择了穿飞影 PB 3.0 来完成 5 公里的速度跑,这款鞋价格合适,推进力不错,跑起来很舒服。除此之外我还新买了双飞燃 3.0 ,对我们这样的学生党来说,性价比还是首要考虑的事,像我身边不少朋友选择穿飞电 Challenger 也是同样的情况,国外品牌虽然也有性能很顶的竞速鞋,但价格着实太贵了。”

“好些年前我在折扣店里遇到了这款菁华 10 ,看到打折便立马入手,结果发现脚感很好同时又很轻。被称为万金油的它,适用场景非常多,平常的慢跑训练、不跑成绩的比赛时我都会穿它。虽然现在厚底碳板鞋大行其道,但作为速度没有那么快的跑者,我觉得还是不必盲目跟风上碳板,健康奔跑避免伤病最重要。”

“目前因为工作、带娃的原因,我日常基本以 1 小时的有氧跑为主,所以我都是选择这款 Zoomfly 5 。相比于比赛时穿的 Vaporfly ,它的脚感更软一些,对膝盖的保护更好。因为从小就一直习惯穿耐克,所以我没有买其他品牌的鞋,但从网上的不少报道、身边朋友的反馈里,我能感受到国产跑鞋现在做得越来越好了。”
从不同跑者的反馈中,不难看出跑者们选鞋的一些标准。价格上需要具有一定的性价比,能够尽量便宜是最好的,像蔡同学的乔丹飞影 PB 、 BeiBei 的 Kinvara 就分别是竞速跑鞋与日常有氧跑中的性价比担当。当奔跑能力不够、不必追求极致速度时,跑者们也会倾向选择不那么激进的跑鞋,以避免受伤。
在这次数鞋过程中,我们还有些特别的发现。有跑者一脚李宁一脚特步,不知是否在进行对比测试;有些跑者穿着网球鞋、溯溪鞋、综训鞋在进行跑步,虽然跑者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但还是建议穿着专业的跑鞋进行跑步,像这次出镜率不低的 NIKE Winflo 11 、 SAUCONY Slay ,虽然它们在各自品牌中不属于万众聚焦的“明星款”,但对于常规的大众健康欢乐跑来说,也都是物美价廉的不错选择。
今天上榜的跑鞋中是否有你钟爱的那一款呢,欢迎评论区里分享你与它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66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