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6 24 日,东京马拉松发布了最新的赛事信息,其中引发国际媒体关注的一条就是增加了非二元性别non-binary)参赛者的报名选项,并且为他们在起终点和 10.7 公里处提供专属的更衣区和卫生间。在六大满贯马拉松赛事中,东京也是最后一个增加非二元性别的赛事,而柏林、波士顿、芝加哥、伦敦和纽约等城市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增加了这一选项。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全球接受非二元性别报名组别的马拉松赛事已经超过 200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通俗来讲,非二元性别是指既非男性又非女性,超越了传统的二元性别框架,而是基于个体自我性别认同的概念。最早认可非二元性别的是一些小型赛事,为了回应性别多样性与包容性的呼声,这些赛事开始设立了非二元性别组别。美国的一些城市马拉松赛和社区跑步活动在多年前便增加了这样的选项。更多主流马拉松赛事也开始引入非二元性别组别。

波士顿马拉松在 2021 年成为第一个六大满贯马拉松中引入非二元性别选项的赛事之一。如今,西方国家中非二元性别组别的马拉松赛事已经非常普遍,但关于此举的争议并未减少。对于此类行为,我国网友自然也是少不了调侃。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在 2021 年东京奥运会上,新西兰变性运动员劳蕾尔•哈伯德参加女子 87 公斤以上级的举重比赛,也是首位公开以变性人身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在 35 岁之前,他一直以男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实际上,国际奥委会在 2004 年就正式宣布允许变性运动员参加比赛,但变性后必须接受荷尔蒙治疗,从而减少原有性别(通常为男性)所带来的竞技优势。到 2015 年巴赫主席上台后,这一标准被进一步放宽,只要运动员的睾丸激素在第一次正式比赛前至少 12 个月内低于 10 nmol/L 的标准就可以参赛。

有趣的是,在田径领域,2023 年世界田联(WA)做出规定,在青春期后才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跨性别运动员不能再参加国际比赛的女子项目,但科研人员认为这项政策缺乏学理上的科学依据,但 WA 对此回复的理由是:正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男变女跨性别运动员的男性优势可以消除,WA 才作出了这个决定,从这个角度,世界田联所要维护的是竞赛公平的体育内在价值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目前国际体育界关于竞争优势的评判标准,是基于对运动员生理学性别的技术检测,经历了从性别检查由妇科检查到关注染色体和睾酮水平检测的发展过程(具体历程见表格)。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前伦敦和里约奥运会女子 800 米冠军卡斯特尔·塞门亚,其具有男性的外表与不亚于男性的身体素质,曾因为雄性激素过多而被禁赛 11 个月。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在 2018 年国际田联制定了《高雄激素血症女性运动员资格规定》,塞门亚由于体内睾酮水平超过 IAAF 规定,被定性为“生物学男性”,因此不能参加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国际女子比赛。国际田联要求塞门亚每月进行一次激素阻断注射或手术,从而降低自身体内的睾酮水平。塞门亚对此也很无奈:药物使得自己的体重增加,经常感到恶心、发烧和腹痛。尽管她上诉至国际体育仲裁庭,但依旧没有得到支持。

即便是有相关科学依据,但通过限制睾酮水平,损害运动员健康的方式来保证女子组别竞赛的公平性,依旧存在伦理上的争议。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不同的身体形态与生理机能特征同样可以使不同个体获得运动优势特征,睾酮水平能够决定一切吗?这类话题是国际体育界的前沿问题,这里就不再进行深入讨论。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根据文献资料整理 [1]

国际体育中对运动员性别认定主要聚焦依然是竞技体育,重点跨性别运动员参加女子组的问题。虽然世界田联对跨性别参赛资格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马拉松赛事中增设组别的做法属于另辟蹊径,这使得生理上的男性运动员获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为了获得波士顿马拉松非二元组别的参赛资格,女性需要跑出与女子组相同的成绩,但男性可以比男子组中其他男性慢三十分钟。如果赛事为非二元组别单独设立奖金,但这种不平等就会更加凸显,2022 年纽约马拉松非二元性别组的冠亚军均为生理男性,并且获得了几千美元的奖金。即便是欧美支持少数群体运动的左派政客,对马拉松赛事增设第三组别也有很大争议。如果非二元性别的认定是基于自我认同,那么如何保证竞技体育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让我们举一个现实的例子:

55 岁的格伦尼克·弗兰克今年参加了波士顿马拉松的非二元性别组赛事,她今年认为自己是一名女性。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在去年她参加了伦敦马拉松的女子组比赛,但他却是一名持有男性护照的生理上的男性。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这件事马上在英国媒体上引起了“重大舆情”,很多网友质疑竞赛的公平性,也遭到了专业选手的批评。一些恶意的媒体,编造她获得冠军的假新闻,制造了更大的矛盾与冲突。

 

不出意料的是,他 / 她在赛后很快就被网暴了,并且受到了严重的人身威胁(似曾相识)。但他 / 她却依旧表示,我自己花了四个多小时跑完了比赛,也为慈善机构筹集了大量的善款,合法获得了参赛资格,我并没有欺骗任何人。但还是有一些跨性别群体内部对此事表示,以这样不正当的形式参加女子组的比赛实际上给跨性别群体带来了坏名声。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弗兰克想改变这种局面,希望在全世界体育赛事和慈善活动中为跨性别运动员设立一个单独的报名类别。今年的波马,她便如愿以二元性别参赛。

支持者认为,马拉松是一项全民狂欢,非二元性别群体本身就是主流社会中的群体,既然有轮椅组、盲人等组别,为什么不能增加单独的组别?另外,抛开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社会学上的性别选择,是不是人的一项权利呢?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而批评者则认为,竞赛就是竞赛,即便不是精英组,性别也是一个体育竞赛的严肃问题,如果性别认同可以如此随意,那体育的纯洁性与完整性将会变得极为脆弱。

制定非二元性别组别的标准和规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否需要根据参赛者的生理特征进行进一步细分,还是仅仅基于自我认同,这些问题需要仔细考量。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体育天生具有为社会设置议题的属性,马拉松赛事作为一种社会性群众活动,也天然成为一种促进社会融合,表达群体诉求的平台。

有些问题可能暂时不需要或无法讨论出结果,单纯是讨论本身,可能也有一些意义。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 你怎么看待非二元性别组别?#
随机抽取 1 名幸运粉丝,赠送帽子一顶!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点 “在看”,在评论区留言
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参与抽奖
中奖者若未按规定参与抽奖,视作无效,
跑野大爆炸保留最终解释权
互动截止日期:2024 年 7 月 5 日
 

文字:六斤🍊 / 编辑:小恐龙
图片:跑野大爆炸 / 视觉:四年半练习生
 
[1] 刘雪芹.国际体育运动中跨性别运动员的人权保障[J].人权研究,2018,20(02):287-326.
全文参考:田野.跨性别运动员参加高水平体育比赛的科学思考[J].体育科学,2021,41(10):41-50.DOI:10.16469/j.css.202110006.
 

讨论|假如马拉松赛不只分男女?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6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