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特地把两双2019年中国品牌跑步鞋的代表作放在了一起,请了两位”阅鞋无数“的跑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测之后,写下了他们的感想。160X与飞电,应该是这一年中国跑步爱好者最感兴趣的两款鞋了,虽然价格相差很大,但是也有非常多的相似设计理念。崭新的中底科技,鞋面材料,当然还有碳板。在国外品牌继续推出新款时,他们的表现会如何,下一代,又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2020年PB 能不能靠160X?
3月初,世界田联发布了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的参赛门槛及达标说明,其中马拉松项目男子达标成绩为2:11:30,当时国内男子无一人达标,媒体跑友们忧心忡忡。时隔半个月,多布杰在徐州马拉松率先达标;下半年董国建和彭建华更进一步,双双Sub210,轻松跨越奥运资格门槛。作为最重要的跑步装备,他们脚下的特步160X也吸引了众人目光,毕竟国内男子近12年没有人跑进过210了。


在顶级竞速跑鞋定价动辄2k+的时代,特步160X的微信小程序定价899,又掀起了一波议论,这样的价格,毕竟大多数跑者都能够承受的起。
早在今年3月下旬,还在测试中的160x就曾被曝光过。那一版之后,又经历了七个版本的更迭,才推出了今天市售版的160X,跑野也在第一时间入手了。
入手的第一感觉,鞋子不重,鞋身整体造型颇速度感,线条多变,层次丰富。中国红鞋面搭配烫金特步LOGO很有中国特色,兼具东方美感。


鞋头、系带系统和后跟的包裹材质没有选择近几年流行的TPU热贴膜,而是选用了质感更好的仿麂皮材料,触感柔滑,视觉效果佳。

鞋面主材质选用单丝网布MONO纱,是一种半透明纱织材料,轻量透气,雨天也不会吸水变重,但MONO纱本身质地偏硬,无弹性和延展性。鞋身内外热贴多条加强筋补强鞋面支撑。

鞋舌采用皮革面料,内充轻薄填充棉,有气孔设计,质地柔软,贴合脚面。
后跟鞋面有作补墙处理,加固后跟包裹,防止脚跟落地不稳 。

薄款鞋垫,也是ETPU爆米花材料,很有科技感,在保持耐压的基础上,弹性也不错。
几处有意思的细节设计:
靠近脚踝的外侧,以鞋带孔的方式探出来一条“小尾巴”,上面印着“Xtep”字样,透露出几分小调皮,使鞋身侧面视觉效果告别单调,更有层次感。
鞋头、鞋身侧面共有两处烫金大logo,但细看左右脚logo字体方向是完全相反的,呈不对称设计。

右脚后跟鞋面有三个金色三角图标:
暗纹CIXtep则是Created in Xiamen Xtep的缩写。

左脚后跟鞋面除了金色两行字以外,暗纹是“观音山” – 特步总部厦门所在地。
大底
160X采用高耐磨止滑复合材料大底。目测质感更像塑料,应该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比传统橡胶大底更加轻薄。鞋底纹理和DSP颗粒大底相类似,每一“粒”都设计成特步logo形状。此大底的耐磨性颇佳,通过多位试穿运动员反馈,大致寿命在800k以上。

中底
三月初发布的那一版160X,中底采用的是Feather Foam泡棉材料,如今市售版的中底材料进行了全新升级。新的中底材料被命名为X-Dynamic Foam PB,材料外表有“爆米花”般的质感,看起来和boost很像,实际上却是完全两样的东西。Boost是TPU发泡缓震材料,X-Dynamic Foam PB则是尼龙发泡缓震材料。特步研发创新中心给出的数据表示:160X中底材料数据是回弹能量高达80%,同时兼具轻质特性,比普通发泡TPU轻50%。单纯从数字上来看,性能完全可以媲美Pebax,而Pebax也算是尼龙发泡材料。Pebax和X-Dynamic Foam PB有没有渊源,这还挺值得探寻的。

碳板
提到碳板,NEXT%总归是绕不开的话题,谁让Nike的Vaporfly是行业标杆呢?训练比赛中穿过的碳板跑鞋也有几种了,坦白说,我觉得碳板跑鞋只分两种,一种%系列,一种其他。Breaking2大秀过去两年半了,4%、next%能一枝独秀这么久也从侧面说明了厚底轻质碳板跑鞋的技术难度。160x采用了Y形异曲面碳板结构,搭配中底X-Dynamic Foam PB尼龙泡棉,组成全新的推进式缓震系统 (Propulsive Cushioning Xystem),在董国建和彭建华脚下有着出色表现,颇期待它能否改观我对厚底轻质碳板跑鞋的执拗偏见。

实测
拿到160X的当天,我就翻出了其他几双主力竞速鞋,以穿鸳鸯鞋的方式不停刷圈体验160X的全新脚感。比较下来,发现160X的性能确实非常均衡,42码 192g的轻质重量,更符合亚洲人脚型的鞋楦设计,软弹的脚感和适当的缓震,对外翻足型很友好的支撑性,都是很棒的设计。原本我想找出一些明显缺点写一写,竟未能如愿。
最近一周,特步160X白天陪我日常通勤,晚上陪我夜跑。我脚下的这双160X 42码,对应美码US9,但其他42码的鞋子对应的都是US8.5,上脚感觉确实大半码。穿着160X走在亮面地板或者室内亮面大理石地面上,后跟会产生特有的“咯吱咯吱”的摩擦音,因此我穿着160X走在办公楼里,为了不影响到其他人,只好提着脚跟慢慢地走,突然有人背后拍我的肩,同事幽幽地对我说:“鬼走路,脚跟也是不着地的…”
这只是个好玩的小插曲。160X特有的摩擦音主要还是材料的与地面接触而发出的,但大部分路面是没有这个有趣烦恼的。
这样的后跟会不会导致落地不稳呢?通过我近一周的跑步试穿,160X在后跟软弹的同时,兼顾了不错的稳定性。要知道,NEXT%作为厚底轻质碳板跑鞋的行业标杆也有踩不稳的感觉,只有达到一定配速,这种不稳定感才会消失,所以,我一直认为高手穿NEXT%比赛比大众跑者收益更大。在鞋底稳定性上160X技高一筹。

160X之所以能够相对更好的解决稳定性问题,一个原因是前掌鞋底没有NEXT%那么厚;另一个原因我认为是缘于Y型碳板。
160X的碳板后跟内侧比外侧长一节并伴有侧墙设计,可以对足部内侧有更好的支撑并防止足部落地过度外翻;从跑步运动力学方面考虑,无论跑者前掌还是后跟落地,一般都是脚的外侧先着地再过度到内侧,前脚掌两侧承压最大,因此160X前掌碳板设计成分叉型也很好理解,在足部受力最多的位置选择性加固支撑,受力少的位置留白减轻鞋重,同时这种结构更具灵活性,可以顺应不同跑者的跑步步态和着地情况;碳板前端大拇指位置也做了补强设计,减少大拇指过度弯曲造成的能量损耗。
Y型碳板的整体设计,可以理解成,相当于在鞋底前掌做了一圈框架式加固,前掌边缘区域泡棉受到碳板支撑后,形变更小,所以稳定性更好,导致前掌脚感相对后跟也硬朗不少。在我进行T配速试跑时,前掌响应更加迅速,过渡流畅,碳板加持的前掌中底不会因为过度缓震产生拖沓感,跑速度很带劲,但160X中底整体的推进力对比Next%,还是偏弱一些。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单从Y型碳板和铲型碳板的结构不同,我们也能够粗浅的理解到一些跑鞋的设计思路:铲型碳板能够更多的实现滚动推进功能,Y型碳板在强调蓄能回弹的同时兼顾了稳定性和支撑性,可谓各有千秋。
必须强调的是,一双碳板跑鞋展现出来的中底性能是碳板与中底材料共同作用后的结果,而不同碳板与中底材料的设计组合有千万种形态,需要不断的去测试、优化与验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只有把两者当作一个整体来看,才有机会相互作用挖掘出更强劲的跑鞋性能。

对比专业运动员相对稳定的机械式跑步步态,大部分业余跑者在长距离奔跑时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步态改变,特别是在变速和疲劳状态下。160X的中底结构设计能很好的照顾到大众跑者的需求,从容应对大众跑者的多变步态。我觉得对于男子330/女子400以内的跑者,特步160X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016年,特步160一代上市,首次嵌入简易碳板;2018年,特步160二代上市,首次使用双层支撑板实现储能反弹。如今,160X经过前两代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攻坚,终于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如果明年我要选一场比赛PB,那,可以选择的跑鞋,多了一款。
文字:周山
图片:跑野
编辑:陈成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23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