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山下,这场对人类精神极限挑战的赛事UTMF,580天后再次起跑,更新后的赛道、近乎苛刻的规则让2400名选手为梦想发起挑战,中国选手邓国敏凭借22小时18分的成绩杀入前十,国内第一!
“跑一个百多英里不容易啊,还好最后保住了全程第十。”这是邓国敏和陈成聊天的第一句话。
“赛前给自己定了跑24小时的目标,状态也是不错,前面发挥很不错。但是到CP4的时候本来是放换装袋子的,但是由于比赛实在竞争太激烈,3-8名几乎同时进站,我看大家都没拿换装包,以为自己记错了,后来就错过了。然后没鞋子,没袜子,没有能量胶,只能东拼西凑,跟日本salomon的队员借,在CP点多拿补给,好在我还是坚持下来了。”短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邓国敏还沉浸在比赛的兴奋当中。
脚步交替之间,一切都无拘无束
认识邓国敏的人都知道跑得快,人很帅,总是笑眯眯,是一个十足的阳光帅气型大男孩儿。他的家乡在深圳,自小就喜欢运动,游泳、足球、篮球、乒乓球、骑车样样精通,唯独不喜欢跑步。20岁时,他却已经是完成过从成都进藏的骑行和环海南岛单车游的惊人创举。
谈到跑步经历,得追溯到初二那一年(2011年),和所有的校运会一样,长跑项目总是一块“硬骨头”,没人愿意参加,身为体育委员的邓国敏只能“挺身而出”了。第一次参加1500米,他就获得了全校第一,用他的话来说:“没想到就这么一鸣惊人了。”
辉煌的长跑初体验并没有让他爱上跑步,当时的他对于跑步的看法跟许多非跑者一样,认为那是一项枯燥乏味又痛苦的运动。而到了高考前夕,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复习,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这让邓国敏心情极度压抑。
有一次晚自修之后,他在操场上散步,当他看见夜幕中熟悉的跑道时,心中不免燃起一阵打破束缚的冲动。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跑步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他感慨道:“所谓的自由自在,大抵也就是如此状态吧,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脚步的交替之间,随着流转的景物,静谧的环境之下只聆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声,一切变得无拘无束。”于是,每晚在漆黑的跑道上总有他的身影,固定十圈的跑量让他一整天的学习压力得到释放。
从2011年开始接触路跑,从2012年完成香港渣打马拉松到现在已经跑了40多个全马,个人最好马拉松成绩2小时34分,从2015年开始玩越野比赛,一直到今天。
跑步和朋友一个都不能少
有人说,跑马拉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速,就像每个人有各自的人生一样。强迫自己跟随别人的配速和节奏很可能搞得自己狼狈不堪。但是,如果你有幸遇到和自己配速、节奏相当的人,一定要珍惜,这可是不足万分之一的概率。幸运的是,邓国敏在团体中遇到不少这样的亲密战友,大家的关系也从单纯的跑步伙伴升华到亲密无间的朋友。
“从跑马拉松开始,自己不断地参加大大小小的长跑比赛,认识了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人,我们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热爱生活,充满了正能量。”
虽然毕业已经好几年了,邓国敏再回忆起学生时代的转变仿佛就在昨天。开始在东莞工作的环境远比广州大学城的差,在新的环境中也找不到一起跑步的伙伴,身心疲惫,迷茫是那个阶段尊深刻的记忆。
在青黄不接、低落的人生街口,他找到了原来一起跑步的跑友,开导他,有时间一起跑步。是跑步和朋友伴随我我度过那段艰难时光,也让我明白,跑步和朋友一个都不能少。
一年会认真的跑一场路跑
邓国敏和很多业余高手一样,有固定的工作,没时间用来训练,但是该训练的一点都没落下。每天的训练就是下班以后,一周跑三次左右,平时没跑步的时候就练练力量,特别是大腿和核心肌群的力量,每个月跑量在300公里左右。周一到周五没时间上山都是路跑加上力量训练,周末会往山上跑。
现在的邓国敏一年会认真跑一个马拉松,其他马拉松就会当速度练习赛,跑马一般就是广东周边的比赛,不过今年也打算跑一场上马,也希望打破个人最好成绩。
跑步是一辈子的事
邓国敏说,跑步接近10年,曾经困扰的鼻炎如今不再犯了,还有自己从前火爆的脾气也通过跑步变得收敛。邓国敏说:“跟家人闹矛盾的时候,以前肯定会针锋相对,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但现在我会选择出去跑步冷静一下,想一想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跑步让他学会了忍耐,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跑者接触,性情也随和多了。
他喜欢跑步给他带来的自由感,速度的快慢完全由自己的身体决定。实在累得不行,他也不是那种咬着牙逼自己挺过去的人,而是适可而止,放慢节奏,这点上他总带一点自恋,“我跑步的时候,你绝对不会看到我有狰狞的表情。”
邓国敏就是这样一个随心而率真的年轻跑者,正如他所说的,他不会成为职业跑者,如果真这么做了,每日为训练而跑步,会让他忘记了跑步的乐趣。“我想,跑步不是全部,但会是一辈子的事。”
跑野大爆炸
据说跑圈大咖都有关注这个平台!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3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