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稿子本来是昨天 4.1 发的,后来觉得不太对劲,还是今天发吧。)
是的,我们不数鞋了。更准确的说,我们应该不会公开发布“破三”的鞋榜和全场鞋榜了。
为什么?因为,干扰太多。
作为跑步运动媒体,洞察赛场上的一切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所在。无论是运动员、装备或是赛场的瞬间。
最初进行数鞋的目的也很简单,我们想要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市场,了解中国跑者的选择和需求。这样的数据对跑者和品牌来说,都是有益的。于跑者而言,可以知道和自己同水平的大家都穿什么鞋,有更多的选择。品牌则可以根据市场的反馈研发更好的产品。进而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
但是经过近几年对市场的观察,也正是在每一次的装备数据的反馈总结中,我们发现,现在其实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这样的工作,或者说,公开发布数鞋结果或者榜单,没有意义了。
以 2024 无锡马拉松为例,今年的无锡马拉松破三人数高达 3423 人,较去年锡马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这不仅此次锡马的规格有关——四赛合一的比赛,国内外高手齐聚一堂。也与中国马拉松竞技水平整体提升有关。专业运动员破国家纪录,职业选手破 220 破210,大众精英跑进 230、300 的人数已经越来越多。
这自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我们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全民马拉松时代。但这对于数鞋这件事来说,却产生了更多的困难之处。
首先人太多,即便我们的样本观察大多数时候都限定在 3 小时以内,到 245 以后,跑者就一群群乌央乌央地冲向终点,选手们的脚步交织在一起,想要数清楚每一位跑者的装备,难度实在是太大。这就会导致在实际数鞋的过程中,会产生大概率的漏数错数的情况,错误率就会更高。即使在赛道的同位置两侧都架设相机,都是很困难的,很难想象一场六万人的纽约马拉松,数鞋的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虽然基于一定样本的调查报告仍具有参考性,但是得出这份结果的前提是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精力之后,得到的一份并不精确的市场调查,多少有点舍本逐末的感觉。
除了数鞋难度的增加导致的样本错误率增高,我们不再进行数鞋工作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原因。
从近两年对于马拉松赛场的观察来看,不难发现的一个事实是,品牌在争夺市场这件事儿上,一向都很舍得砸钱。这无可厚非。
招兵买马是常见的品牌传播手段。通常情况下,在一场赛事开始进行报名抽签之时,各大品牌就开始了对市场的“掠夺”。
站台选手不属于这部分,顶尖运动员早早被瓜分,属于长期的签约合作,不过也能看到一些单场合作的。但是关注这部分选手的跑鞋装备,有利于了解国内市场最新的研发成果,因为顶尖的跑鞋就是为顶尖的跑者所定制。也可以观察到运动员与品牌之间的合作变动。
招兵买马的主要对象通常是破三之列。前文我们有分析过,为什么是破三?首先因为这些跑者水平足够,属于大众跑者人群里跑步能力较为出众的一群人。那么他们自然也自带关注和流量。男子跑得快在赛场上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上电视。在男女混合的赛道,男子 220-230 左右的水平就可以和女子领先集团跑在同一阵营,全程紧跟直播镜头,获得足够曝光。
此外,因为品牌都将传播重点放在了破三跑者身上,这就导致 3 小时之后的跑者数据与破三数据出入颇大。在破三占比靠前的品牌在四小时后也许就消失不见了。
当某个品牌开始在“买脚”上下功夫,其他品牌也会自然 / 不自然地参与到这场竞争之中。这种营销方式虽然可以被理解,但是相互之间卷来卷去导致的结果就是数据失真。为了能够在数据上更好看,数据还会被进行“市场销售”,那么在结果传播之时,早已被进行了特意的“放大”。
在此前提之下,破三的跑鞋大数据其实已经受到市场的干扰,数据所呈现的也并非是跑者真实的意向选择。然而,一旦数据被传播,是确确实实会影响未来跑者对于装备的选择和购买。
而且很多发布的榜单,由于受到背后客户的影响,会特地放大某个数据,其实对普通大众跑者来说,会有很多错误的引导。
又或者同场比赛中几家发布榜单中品牌排名不同,也会引起些“口水仗”。
中国仍然是世界靠前的人口大国,也是跑步大国。根据中国田径协会 3 月 22 日公布的 2023 年路跑赛事年度大数据显示:2023 年总参赛人次为 605.19 万人次,全马破三人数超过一万人,总计 11879 人。
而在赛事数量上,2023 年全国共举办 800人 以上规模路跑赛事 699 场,这其中还不包括越野和山地项目。其中马拉松赛事 245 场次,半程马拉松 377 场。
如此庞大的参与人群和办赛数量,仅仅靠几场大比赛的数据就得出品牌的市场占比份额实在有失公允。并且在很多时候,跑者在装备选择上会受到赛事赞助品牌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也许某品牌在其赞助的 A 赛事中数据表现良好,但换个城市换个比赛,就销声匿迹了。
另外与大城市的高规格比赛相比,不同城市不同的比赛中,跑者参与群体的收入、需求自然也不尽相同。那么,一场比赛的数鞋报告究竟能反映多少市场又代表多少东西?
单场赛事似乎并不能说明太多,即便是北上广的大型赛事都覆盖了,也仅仅是 245 场赛事中的有限几场,这样小范围的跑者数鞋报告只能反应极小一部分人群的选择倾向,这小部分跑者中还有包含已经被品牌所瓜分的那群大众精英。
如何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马拉松市场,跑者的选择和市场的变化?
从跑步媒体的角度来说,我们做过了各种各样的行业报道,无论是世界顶尖跑者、国内专业运动员、大众跑者,从最快的到最慢的;对于装备和训练,也尽可能全面覆盖。
对于跑步这份工作,我们的初心从来就是推广跑步运动的文化和魅力,传播运动之美,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且加入到这项运动之中,科学运动、健康奔跑。
不只是了解跑者在赛场上穿什么,日常训练如何选择,还有跑者想看怎样的报道,想要了解怎样的信息。
所以除了赛场数鞋,社会调研也许是更好的方式。就像我们此前所进行的跑者调查一般,当然这个工作也并不容易,但至少会比数鞋报告更加客观,更能较为全面地体现更多跑者的所思所想所选。
也许有一天心血来潮我们又会在赛道上架一台相机,观察跑者们穿什么,看看发生了哪些变化。
但今日,在数鞋这件事上,我们不卷了,主动选择“躺平”。不过,我们依旧还是会经常在比赛的中做记录。毕竟,我们还做咨询服务,内部报告,跑野也经常撰写。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6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