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两人的身份,已无需再用过多的语言来描述。但在过去的巴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马拉松运动员。可以说,他们是巴黎马拉松赛道上,最受关注的两位中国男跑者了。
43 岁的于嘉和不到 30 岁的 UZI 在巴黎大众组马拉松比赛中以两种全然不同的结果完赛。一个是时隔六年再上全马赛道,以 2:58 成功破三,一个是半程2:41,全马 5:41 艰难完赛。
完赛那一刻,他们都流泪了。如果你也看过了赛后我们对俩人第一时间的采访,以及耐克推出的《只闯难关》的纪录片,不知内心是否有更深的触动——马拉松带给他们,带给我们的,远远超过 42.195 公里赛道上的挑战。

于嘉跑马拉松的故事,曾是十年前的新闻热点。那时,他就是华语主持里,跑得最快的男主持人了。为了跑步,他卖了车,上下班腿着跑。那时,他成立了嘉友跑,跑遍世界六大满贯。如果那时就有 MCN,于嘉绝对算得上 MCN 里的佼佼者。

于嘉曾说,开始跑步的原因之一,是不喜欢自己的浮躁,想找一个自己独处的空间。而跑步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归宿,让他真正的安静和平和地和自己相处。

后来,他达标国家二级,他甚至想带动国内百万人进行跑步。再后来,故事有了新的走向。于嘉没有像他的央视其他主持人同事一样,高调地存在于社交平台,而是选择了像他的解说工作需要扮演的角色一样,退在屏幕之后。

于是在如此多的运动博主、网红争先露头的当下,于嘉似乎被很多人忘却了。但他却从来没有忘记跑步。只是长年累月的伤病让他在奔跑之余经历着身心的另一层折磨。而随着女儿的长大,他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对孩子的陪伴中。
他还爱跑步吗?当然。即使伤病缠绕,即使工作缠身,即使养育是压在中年人头上的一座大山,他也还是爱着跑步。用另一位篮球评论员杨毅的感慨评论:于嘉是有梦想的。

所以于嘉才在跑完那一刻,掩面哭泣。他才会在面对跑野镜头时,再次落泪。眼泪是内心对跑步很纯粹的人的解读和释放。
看过了太多运动博主习以为常的眼泪和欢乐,这一次,却被他感动。加上他在解说铁三女子决赛选手完成冲线后的那段肺腑直言,称得上于嘉在巴黎最燃情的两个片段。

从纪录片看得出,Uzi 的手像五六十岁的状态,糖尿病让他身上的伤口许久难愈合。他做四足撑体刚开始坚持不到 10 秒,而他的静心心率达 120 多。
当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掌控时,再多的荣誉都只是过眼的浮云。
尽管过去的两年,身为游戏博主的 Uzi 已经开始了对身体的重视。他踢足球,游泳,从肉眼可见的肉嘟嘟变成了大家调侃的 Vzi。但他也没想过自己去跑个全马。

当耐克向他发出邀请:体验 10 公里时,Uzi 选择断然拒绝,而给自己加码为“困难模式”。全马对一曾经跑 800 米都喘的游戏博主来说,比他再拿一次电竞冠军还要困难。
运动员,从来都有好胜心,都有那股对自己的狠劲儿。否则,很难出人头地,直上顶峰。马拉松,让一个过去久坐的电竞运动员开始了他从来没想过的跑步模式。

从下定决心开始,Uzi 逐渐戒掉了螺蛳粉,戒掉了烤鱼,做严格的饮食管理。他开始了从五公里、十公里、半马到全马的一次次艰难挑战的应对。
当然,相比于大众跑者,Uzi得到了耐克的全力保障。医疗、训练等团队的保障让他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记录,科学的指导。

因为这样级别的运动员他在马拉松赛道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还会给那些常年伏案以电子竞技为生的运动员带去不可预估的影响。也许未来还会有第二位、第三位 Uzi 去完成他们的也许是 10 公里的挑战。
公里数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自我挑战的决心。

人人都是评论家。对于嘉和 Uzi 在巴黎的全马挑战,也有各种声音。
尤其对 Uzi 来说,有人说,“27 岁跑个全马,看不出值得骄傲的点在哪,只是因为打电竞的也能跑全马的惊诧?”还有人说,“以他的物质条件、时间条件,跑出这个成绩,只能说只想炒热度、没认真备赛。”还有人说,“电竞选手跑马没有任何值得宣传。”
当无法感受一项运动带给一位受伤病困扰的电竞选手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冲击时,当无法感动和受鼓舞于他勇闯难关的意念和决心时,意味着也许任何运动在你心里都不值一提,任何运动员也许都无法和你共情。价值观不同时,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位装睡的人。但被于嘉、Uzi感动的人已经开始了换上装备开启属于他们的自我挑战。
正如这次黄雪梅在巴黎奥运会马拉松大众组的比赛后说的,我不想输给自己。对于嘉来说,他不想输给岁月,而 Uzi 也不想输给自己的退却。

不是说完全没有运动品牌营销的介入,才能彰显一项运动的纯粹和可贵,重要的是你看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世界依旧被各路网红所张扬,但总有人让我们感动。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6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