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港百 浮光掠影

港百过去已经近一周了,正在一个让人不断回味的阶段。喧闹沉寂下来,我第一次去港百现场的好奇也渐渐消散,拍到的照片中的人事物都和我隔了一些距离。但在编辑照片的过程中,我又回想起刺眼的阳光、山顶的海风、志愿者的欢呼、运动员跑过面前时清晰可闻的呼吸声。
作为一个不需要实时出图、紧张报道的业余记者,我既占到了专业记者的位置,又能和比赛战况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一种能凑到运动员身边,也能有闲工夫东张西望的特权。继上个月清迈后,再次感谢跑野的邀请,能让我以三心二意的方式拍摄一场大赛。
因为赛程和交通安排,这次镜头主要对准了精英运动员,但也在赛道各处等候时拍摄了周围的所有人——志愿者、补给团队、媒体老师……这些都是我这首次港百体验叙事里的一部分。可惜的是,这次精力有限,没能看到更广大的普通参赛者,这是体验中的缺失。
在这个过程里,我体会到了港百的最大特色,就是 DIY 感。每个站点似乎都以一种比较松散的自治制度来运行,各种手写标牌、手工食物支撑着庞大赛事的运行,比赛能流畅无暇或许就是靠多年磨合出来的默契。赛事对于补给点和媒体的规则,和其他大赛相比也放松很多。这种随处可见的松弛感,让港百变成了一个大聚会,很多人都在苦中作乐,找到一些超出比赛的派对氛围。
 

 

“对于跑野来说,希望在 2025 年有着更多的尝试,毕竟模仿抄袭我们的人已经太多了。可能第一个要探讨的话题就是,「运动美学是什么」” – 孙瑞一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7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