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竞技?娱乐?还是其它?如何定义爆火的 HYROX


这一年或者半年,相信很多人都听说了这样一场比赛,它就是 2017 年诞生的 HYROX,也叫 HYROX 健身跑。七年时间,这项赛事的参赛人数翻了 200 倍,目前在全球数十个国家落地超百站赛事,成为全球健身的新顶流。


这项赛事引发了一个颇具趣味的现象——跑者走进健身房开始练力量,而撸铁的健身爱好者开始换上跑鞋整起了阈值和间歇。两种看似矛盾的运动有了融合,很多人都产生了想试试的念头。


去年 11 月,HYROX 中国内地首站比赛落地北京,吸引了近 2000 人参赛,关于这项赛事的讨论开始传播。而在 5 个月后的上海站,参赛规模直接翻倍,社交平台上更是出现了超 2 万篇自发性讨论内容。再到这次重回北京,很多跑者突然发现身边很多人最近除了跑步,纷纷开始分析自己的 HYROX 训练或本次北京站比赛的完赛证书了。



这项赛事如何火起来的?它究竟是一项竞技运动还是仅仅是健身爱好者的群体狂欢?背后的训练逻辑和参与人群是怎样?和跑者又有什么关联呢?



近一年后重回北京,HYROX 北京站这一次彻底燃了起来,无论是相比去年翻了近 4 倍的参赛选手数量,还是现场炸裂的气氛,又或者是社交平台上持续高热的讨论,都映射出这项运动如今的火爆。


在这次北京站的比赛中,耐克签约运动员 Ada ZHU(朱芳) 收获女子精英单人 30-34 年龄组第一,完赛时间为 1:05:22,精彩的发挥让现场和直播间的观众大呼过瘾。


北京站的比赛中,除了场上选手们,我们发现场下的观众激情同样高昂,呐喊、加油、击掌庆祝……甚至摄影师都如同拍红了眼一般,摁快门之余会因为某个区域选手的精彩表现吼上几嗓子,全场的人都在投入其中。而跑野的直播,也有了超过五万人的观看。


这样的场面其实在 HYROX 全世界任何一站比赛中都能见到,很多站点光参赛选手规模就已近万,加上观众,现场火爆异常。



独特的赛制和高包容性造就了 HYROX 的爆火。什么是 HYROX?简单来说就是 8  1 公里跑加完成 8 个功能区内的健身动作。


参赛者从起点开始,公里的跑步路程被 8 个功能站分割开来,每跑完 1 公里后需要完成 1 组功能性挑战(依次是 1000 米滑雪机、50 米推雪橇、50 米拉雪橇、80 米波比跳、1000 米划船机、200 米农夫行走、100 米沙袋箭步蹲和 100 次药球投掷)。这一赛制全球统一,只在不同的组别设定不同的重量规格加以划分。



这实现了全球参与者的交互,参赛者看到自己的完赛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对应组别处在怎样的水准,同时保证了这项赛事的竞技性,大家可以在比赛中相互竞争,而不必被自嗨蒙蔽,如此便显著提升人们的参与热情。


HYROX 的训练动作也并不会像 CrossFit 会涉及到类似倒立撑、翻挺之类的复杂技术动作,个十分基础的经典动作,所有人都能轻松掌握,对距离、次数等也更方便进行量化,保持全球统一标准。根据 HYROX 官方数据,其赛事整体完赛率达到了98%,有着新手小白也能通关的友好度。



HYROX 设置有个人赛、双人赛和四人接力赛,其中个人赛和双人赛又有公开组和精英组(Pro)之分,这使得赛事兼顾到了大众参与和比赛竞技,不同水平的选手根据自身情况参加不同组别,既能突破自我,也能与对手来一场酣畅的对决。


所以在此前北京和上海站的培育之后,HYROX 重回北京才会引发如此高的热度,目前在小红书一个平台关于 HYROX 北京站的讨论内容就已经达到了近 3 万。


爆火之后的 HYROX 不仅有想要尝鲜的选手们跃跃欲试,很多职业选手也希望在这里取得佳绩,与世界各地而来的高手一较高低。




HYROX 的火爆,耐克签约运动员 HAN LIN (林昂)或许是最早感知的那波人。作为一个本身在斯巴达赛事屡屡登顶的专业选手,原本的障碍和综合训练经验让他相对更早的了解并投入 HYROX 运动。



本就经常在国外比赛的他,发现很多之前的对手突然都在参加一个名为 HYROX 的比赛,设计师背景很爱研究的他便开始关注这个比赛,阅读赛制及参赛的分享。同样的综合训练模式让林昂和身边朋友都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即投入训练,2023 年开始参与到一些比赛中。林昂的备赛过程中,他对于搜集身体数据、用数据来分析训练方法很感兴趣,这也为后来他和耐克的合作埋下伏笔。



在去年 HYROX 北京站的比赛中,林昂拿下职业组全场第六,年龄组第三名的好成绩,今年的新加坡亚洲锦标赛上也总排名第 13 完赛。本次北京站他再进一步,成为年龄组第二位完赛的人。


探索和发展 HYROX 这项运动的旅程,林昂并非单打独斗。他与同样对综合训练具备热情的伙伴们早就一起创办了 Temporary Humans 这个训练团体,甚至之后还创建了 TH Hybrid Performance 混合训练中心,同时这里也是耐克混合训练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运动员他本身就在这里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时作为教练的他也为大家带来 HYROX 专业的指导。



综合自身对项目的认识和训练总结,TH 不仅成为了大家参与和提升 HYROX 能力的一个地方。林昂还与耐克协作,共同编制了一份混合训练指导手册,帮助更多人了解混合训练这项运动并提升个人表现。


TH Hybrid Performance 可以说汇聚了一群精英运动员在此备战训练。本次北京站职业组亚军、耐克签约运动员朱芳也是其中一位,作为去年北京和今年上海站的女子精英组全场冠军以及今年新加坡亚锦赛的季军,朱芳本次北京站给自己定下的指标就是冠军,这需要她将新加坡亚锦赛中暴露出来的跑步速度短板加以补强。



与此前自己都是单独训练相比,参加耐克混合训练营的朱芳坦言第一次来训练只做了 3 个动作就跑路了(后面还有 1 个小时的训练内容)。三个动作的训练次数很多,第一次感受这样的训练,手臂酸了好久。



但训练营带来的提升是显著的,同为精英选手,共同训练的时候互相都会给到动力,而训练营安排的课程,是她自己平常不太会练的一种方式,但有计划和有队友的情况下,完成情况会特别好。


距离比赛还有 20 天的这次训练中,他(她)们进行了一场耗时 120 分钟的综合课程,内容涵盖 8 大站点专项训练和力竭情况下的转换跑。这样的精英训练营在国内并不多见,它的出现也将帮助运动员提升表现,随着 HYROX 的普及,更多这样的精英运动员将走进大众的视野。


不仅马拉松有签约运动员,HYROX 也有。




 G 是一名健身教练,也是一名全马 245 的精英跑者,身材健硕肌肉明显的他跑在赛道上经常令人惊呼——这么大的肌肉怎么跑这么快的。月份的上海站,第一次尝试 HYROX 的就顺利完赛,并且下来感觉良好,又撸铁又跑马,这项运动似乎就是为他量身打造一般。


为了备战 8 月份的北京站,他也参加了耐克混合训练营,每周到 CrossElite 运动社区参加合训。和他一起来参加的人有许多都是跑者,因为对 HYROX 感兴趣开始尝试或参赛,倒是与林昂他(她)们这样的职业选手备赛状态完全不同。



精英运动员的训练会更靠近实际比赛,但大众选手,或者想要转项 HYROX 的跑者,往往缺乏所需的身体素质或者时间精力进行全程赛事模拟,如果要备战一场 HYROX 赛事,又该从何下手?


因人而异,逐个击破。


训练营的课程设置也因此更有针对性,对跑者或者初步接触 HYROX 的人来说,首先需要将项目进行拆解。尤其是 8 个站点各自的动作,怎样才能做标准、如何掌握发力技巧和实现跑步力量之间的转换成为重点。所以,训练营成员还需要进行稳定性、灵活性和单侧强化力量等多类型训练。



经过这次的混合训练营提升,大 G 在自己的第二次 HYROX 比赛中和队友一起通力协作,最终斩获了四人接力混合组别的冠军。



耐克还开设了燃动女子团课,围绕着混合有氧和无氧训练,设定了多种多样的课表,鼓励更多女性参与到混合训练中来。这其实也体现了林昂 HYROX 不同组别或参与人群的差异,不同的参与目标都可以有更契合的训练模式,而耐克混合训练营则是为各类选手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另一位营员全马 PB231 郭晨光从跑步转项更彻底。他先是成为了一名 CrossFit 选手,并很快在这上面挖掘出了自己的天赋。而在 HYROX 进入视线后,他觉得自己此前参与的跑步和 CrossFit 有了个完美的融合,通过跑步和 8 大站点的固定赛制,这项比赛有更低的门槛,但竞技性却更直观。



面对训练背景和水平各异的学员,耐克混合训练营的教练万佳丽为此制定了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很多跑者耐力基础不错,那么她就会着重强化大家功能性动作的标准度和发力技巧,通过单次训练单个项目强化逐渐转移到动作之间和动作与跑步的衔接,如此大家既慢慢消去了对力量训练的抗拒,也进一步体会到了 HYROX 那种挑战和完成带来的成就感。



万佳丽本人也是从 CrossFit 转型过来,这次北京站收获了全场前五,年龄组前三的不俗成绩。其中关键她认为在于 HYROX 的包容性,无论是以前进行撸铁还是跑步,都可以很快速的上手这项运动。就像她执教的理念一样,你可以是一个小白,但你也同样可以和世界冠军一起训练,只是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重量和组数距离即可,但挑战和内心的收获是一致的。



你可以慢,但不要停,直到敲锣那一刻去享受比赛的胜利吧。


如果用一句话展示 HYROX 的魅力,你会怎么说?上面这句话是在 CrossElite 运动社区参训成员爆师傅对此的回答。(这次比赛他表现出色,收获了年龄组亚军,并以 61 分台的好成绩完赛)


在这次北京站的比赛上,HYROX 之所以受到追捧,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就在于这项赛事关注到了参与者本身和运动带给人们的鼓舞这一本质,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场具有挑战但可以坚持到胜利的比赛。



比赛过程热血且燃,但那种逃避不了的始终存在,这反而鼓舞了人们迎接挑战,突破更好的自我。而参与双人或 4 人接力的时候,队友之间的激励以及配合之下完成的漂亮动作会让训练的无聊疲惫化为乌有。



有人将其当成竞技,自然也有人将其当成一次新事物的尝试。HYROX 成为顶流的根源就在于抓住了运动对于人们的激励,任何人都能在其中解锁自己的可能性。这与耐克所倡导的理念:if you have a body, you are an athelte(只要你拥有身体,你就是一名运动员)不谋而合。



签约林昂这样的精英运动员、开设长期的精英训练营和大众社群,并与运动员合作进行装备和训练理念的迭代(编制混合训练指导手册),耐克更多的是感受到了 HYROX 背后蕴含的运动精神,所以才会以极高的重视和投入来激励人们展示运动天赋。


竞技还是娱乐?关键其实是运动和运动精神本身。



图片

# 你怎么看待 HYROX 这项运动? #


随机抽取 1 名幸运粉丝,赠送帽子一顶!

图片

点 “在看”,在评论区留言
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参与抽奖

中奖者若未按规定参与抽奖,视作无效,
跑野大爆炸保留最终解释权

互动截止日期:2025 年 8 月 27 日



文字 铁蛋 & 猛猛 / 编辑铁蛋 & 猛猛
图片跑野大爆炸 / 视觉五年练习生


图片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7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