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马拉松慈善名额究竟会如何,只是“买名额”吗?


月以来,马拉松慈善名额成了跑圈热议话题,锡马、上马等热门赛事频频被媒体报道。月 30 日上马慈善跑报名通道延迟,更是把关注推向高潮。而近日的北马和厦马,都没有在报名时候提慈善名额的事情了。


公众最关心的是两点:是否合规?慈善跑筹集的资金去哪了?


作为一名十多年跑马的参与者,见证了马拉松赛事从不需抽签易中签再到难中签的时代。同时作为一名公益行业多年观察者,谈一谈马拉松慈善跑这件事,希望能给到跑友们以及各赛事组委会一些建议。




在国际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上,慈善跑已成为马拉松赛事的标配1981 年伦敦马拉松首次设立慈善名额,据伦敦马拉松官网显示仅 2025 年有 72 万人参与捐赠,涉及 万多个筹款活动,筹集善款超过 7500 万英镑。纽约、波士顿、东京等国际大满贯赛事同样有慈善报名通道,通过与合作公益机构开展特定慈善筹款,让跑者在参与运动的同时贡献公益力量。



国内慈善跑从 2012 年北马开始,2015 年上马加入。据中国田径协会《2024 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全国 749 场跑赛事中,68 场为世界田联标牌赛事,只有 30 场设有慈善名额(手动统计,如有错误或漏计,欢迎指正)。

 


慈善名额募集资金规模差异明显,其中多数筹款不足 50 万元,超过 100 万元的仅 4 场。上马作为世界大满贯候选赛事,2024 年慈善跑总金额达到 240 万元,算国内赛事之最。但更多赛事体量有限,比如金额最少的衡水湖马拉松,2024 年慈善跑金额仅有 8 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马拉松慈善跑常见但合作方式主要有五类。基于《慈善法》对慈善捐赠的合规性要求,各类方式的合规性仍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流程简单且合规,但最大问题在于跑者无法获得捐赠票据,难以享受税收抵扣。





满足跑者票据需求,但有合规风险。《慈善法》规定,定向捐赠中慈善组织无法向捐赠人(跑者)开具捐赠票据,此种做法为赛事及合作方埋下隐患。





透明度高、合规性强,对跑者友好。它遵循《慈善法》对公开募捐的完整要求(备案、披露、审计),跑者能获得合法捐赠票据用于抵税。以 2025 年成都马拉松为例,与 家公益机构开展了合作。




依托公募资质,做了公开募捐备案,但实际操作路径仍为定向捐赠。以 2024 年某马拉松为例,对应合作的公募机构在慈善中国备案,但赛事组委会仍统一收取跑友的慈善跑费用,最后转账给公募。但是也给跑友开设立开取捐赠票据的选项,有点好心办坏事,有不合规之嫌,并且有点浪费公开募捐的设置,公益效果未能最大化。




适合长期规划,但管理成本高。目前实际运作多仍属定向捐赠,因此同样面临无法开票的困境。架构复杂但成效未见突破,需在操作模式上进一步规范。广马/上马成立专项基金,厦门成立马拉松基金会。



总结而言,对于赛事方,若想开展慈善合作,需要做到合法合规、透明公开,同时充分保障跑者权益。而跑者在选择慈善赛事时,也可以作为判断赛事运营专业度与公益诚意的标准。




慈善跑不仅关乎参赛名额的分配,更本质上是一项公益行动。因此,慈善捐赠之后,资金的真实去向与最终的使用成效、信息披露,成为赛事方、跑者、公益机构及广大公众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我国《慈善法》对公开募捐提出了严格的合规要求,如果是公开募捐的话,在项目执行期间,至少需每三个月在慈善中国平台进行一次信息披露,这是最基础的要求。



除了基础要求之外,面向跑友及赛事关注者的阐释同样重要,这个同样使用定向捐赠的合作。赛事主办方与公益组织需就项目进展向跑友(即捐赠人)进行及时的公示和交流


兰州马拉松 2024 年的做法是一个好例子:


  • 赛前发布公益跑报名通告时,明确说明了资金的拟定用途

  • 赛后发布善款的具体使用项目和细节

  • 合作公益机构多轮宣传,并邀请受益孩子参与赛事体验



这种做法,不仅让跑者感受到自己的贡献,也回应了公众对透明度的期待。


现实中,部分赛事仍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票据开具不规范的问题。这意味着即使慈善跑安排得当,如果缺乏透明信息和票据保障,也会削弱跑者的公益体验和信任感。




马拉松最近几年越来越火热,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多,一些热门赛事很难报上了,而慈善跑名额是一种很好的直通方式,除了能获取参与名额,而且还能参与公益。


慈善跑的核心是慈善,跑者既是参赛者,也是捐赠人。拿到合法捐赠票据,不是额外福利,而是基本权利。



在国内,很多组委会已经在整改:增加披露、规范流程、补开发票,这是好事。可能对这个法律条文不太熟悉,当下先满足合规和透明,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再调整。摸索中前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整个社会也需要包容度。


但是,各组委会需要给跑友争取捐赠票据的权利。如果捐了钱却没有票据,既无法抵税,又没有任何使用反馈,跑者很容易觉得自己花钱买名额,甚至质疑赛事的公益诚意。


希望在未来的不久,在各组委会和公益机构多方积极合作,找到好的结合点,能够替参与慈善跑的跑友们都能顺序拿到捐赠发票,这也是对慈善的尊重。




虽然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在慈善跑端资金体量明显,披露也不错,但国外在这块开展的年限更长,经过了从小规模到大资金体量的增长。



国内慈善跑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借鉴合适的经验,结合我们的优势、慈善特点以及具体法规要求。比如国内互联网筹款优势很明显,以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和字节跳动公益等为首的互联网募捐平台,技术便捷、体验友好。我想未来的不久,能给跑友提供流量的公益体验,合规+捐赠票据+信息披露+公益体验等方面会有很好的体验




为确保合规并更好地满足跑者需求,建议赛事方可考虑采用公开募捐链接+开具捐赠票据的模式。该方式符合《慈善法》要求,跑者也可合法获取捐赠票据用于个税抵扣。可以参考 2025 年成都马拉松,这个方式适合与多个公益项目同时合作。



若赛事短期内有名额合作需求,但未与公益项目建立深入合作机制,可参考南京马拉松目前的定向捐赠模式。该方式流程相对简单,适用于合作初期的过渡阶段。


如果合作的公募机构能够顺利申请到备案号,赛事方可以尝试与其合作设立公开募捐项目,实现从赛事官网(或小程序等)直接转向公募机构付款账号去支付的路径。该方式既符合《慈善法》要求,跑者也可合法获取捐赠票据用于个税抵扣。具体可参考 2025 年杭马慈善跑名额操作。



假如有一些赛事方想深度参与公益,设立专项基金或发起公益机构的赛事方,也是一种方式。作为公益主体参与赛事,会对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没有专门资金和人力投入以及未来重大规划,这并不是一个优选的方式。




对于赛事组委会,应主动通过官方公众号、官网等渠道对慈善跑活动进行宣传,重点说明资金募集总量、使用计划及后续明细,以便跑者与社会公众及时了解。



作为资金的执行方,公益机构更应积极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向公众反馈项目进展。此外,公益机构也应加强对自身参与的宣传——被赛事选为合作伙伴,本身即代表对其专业性和公信力的认可。





马拉松比如说代表城市的一张名片,惠及本地,更能获得本地群众的支持,也有一些互动交流,更好的彰显公益。对于赛事公司来说,选择公益项目时,可以跟项目地在本地的公益机构合作,基于当地的优势,可以再有更多的联动,是一种多赢的选择。


你买慈善名额的目的是什么


文字行走者 / 编辑跑野大爆炸
图片跑野大爆炸 / 视觉五年练习生

图片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8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