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有的人不跑了,有的人还在跑。上海跑圈江湖里,多多少少流传着他们那些年的故事。
又是一年上马,魔都跑圈出现过哪些风云人物,他们又是如何一战成名?今天,奉上5000字长文,给你讲一讲,魔都跑圈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2010年代已进入尾声,在这十年里,祖国大地上路跑运动蓬勃发展,各大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赛事服务不断完善,业余跑者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从当初跑进3小时即可稳当当进入前100名,到如今3小时可能跑不进前1000名,这也正是这些年来马拉松运动兴起的真实写照。
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于较早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自身硬件设置较完善,全民健身意识较强,再加上以传统城市马拉松为中心的路跑赛事的兴起,使得大城市的跑步爱好者人数急剧增加,并且带动了全国路跑运动的发展,业余跑者的跑步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其跑出业余高水平的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
眼看2019上海马拉松在即,上马即将陪伴我们走过24个春秋,魔都跑圈的氛围每年到这个时候都充满了火药味,今年尤甚。各路好手整装待发,大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这2010年代最后一场重要战役,都希望为自己的年代收官战,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由于绝大多数跑友,都是在近几年才加入跑马大军的,都知道魔都高手众多,但可能对魔都跑圈的历史了解甚少,这些高手是如何出现的?他们又如何一战成名的?故在此役正式打响前,我们不妨做个回忆,追溯历史长河,聊一聊几乎可以代表国内业余最高水平的魔都跑圈,出现过哪些风云人物,如何一步步从贫瘠走向繁荣?因本文提到的有些事情年代比较久远,部分细节已无法考证,如有撰写不准确的地方,欢迎补充指正。
01
七八十年代:“上海杯”马拉松赛
故事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说起,那时候没有我们熟知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取而代之的是一年一度的“迎新跑”比赛,距离为10公里,后来增加5公里组,举办地点主要在当时的南市区(现已被黄浦区吞并),起跑地点为人民广场,围绕南市区跑圈,终点设置在沪南体育场或大境中学,该赛事直到1996年首届上海马拉松举办后取消。
这里顺便提下,上海跑友熟知的苗江路温度计,就是当年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建得来。此外,八十年代上海也有马拉松比赛,当时叫做“上海杯”马拉松赛,终点在嘉定体育场。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上海杯”马拉松赛当时是长跑精英荟萃的地方,涌现了一批本土马拉松风云人物,他们的水平完全不亚于现在的年轻一辈,今天所谓的“健将”—2小时20分,也并没有拦住老一辈的执着追求。他们多次在“上海杯”马拉松赛上斩获优异的成绩,站上领奖台,甚至夺得桂冠。
1983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全运会上,虹口体育场第一次铺上塑胶跑道,开创了塑胶跑道的先河。来自闸北区的选手唐成华,以30分27秒31的成绩取得第三名;来自崇明县的选手张远达,以2小时21分23秒的成绩获得第七名;他们的马拉松最好水平都在2小时16分-18分,代表了当时上海马拉松界的最高水平。
02
九十年代的上海跑马圈
进入九十年代,国内传统城市马拉松赛事北京马拉松、大连马拉松、杭州马拉松已走过一些年头,值得一提的是早年的北京马拉松,需要选手跑进2小时40分才能获得参赛资格,远高于现在的波士顿马拉松。
90年代的上海跑马圈,是属于卢正华的时代,他来自青浦,1993年北京全运会马拉松,曾跑出2小时16分13秒的成绩获得第七名,1997年上海全运会更是跑出了2小时15分37秒获得第六名,这在魔都的马拉松圈子内是历史的巅峰,此外自1996年9月28号首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举办后,卢正华更是开启了上马站台模式,1997年、1998年两度站在上马的最高领奖台,1999年夺得亚军。
只可惜当时的媒体和通信网络不发达,加上马拉松这个行业还处在“仅仅是专业运动员的游戏”的年代,他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获得赞助商的高额出场费,也没有在朋友圈被称为“大神”、“魔都一哥”。而当时的女选手中,上海队的董朝霞在97年全运会上以14分47秒20的成绩斩获5000米第五名,又以30分47秒22的成绩获得10000米第四名,后与队中的男队友于云辉(中国现年龄组马拉松排名第一,UTWT世界越野赛积分年龄组第一)喜结良缘。
03
21世纪:跑团时代
进入崭新的21世纪,随着老一批专业高手的退役,新人也未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上海跑圈出现了短暂的青黄不接的时段,尽管“东丽杯”上海马拉松年年举办,但由于长距离路跑运动在业余爱好者中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跑者的总体水平较低,参与度也较低。
00年代的上海马拉松,主要是现场报名,参赛者带上身份证复印件和体检报告复印件,至报名处现场手填报名表,现场按报名顺序安排参赛号。表格填写完成后,组委会的大爷大妈们会提供一张领物单供选手保留,直至比赛前两天凭领物单上的参赛号领取装备,那时候的上海马拉松根本就报不满,直到2010-2011年才开始出现名额供不应求的现象,但那时的现场抢名额,也是半个月以上才能报满;而到了2012年,这个时间缩短到了一周内,2013年是现场报名的最后一年,据说第二天下午名额就抢完了。
自2014年开始,上马开启全面网上报名的时代,从第一次网上报名的服务器瘫痪,到后来的APP上线,上马正在不断地改进,力争做得更好,向世界大满贯赛事迈进。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交大跑虫俱乐部
随着上马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人数日益增多,2005年后,上海本地的民间跑步组织也开始成立,比如以“游龙”曹老师为代表的上海跑吧,高手云集的国际跑联,还有一起跑俱乐部、土人登山俱乐部、自由马俱乐部、跑步圣经(沪跑团的前身)等等,当然还有各个高校的跑步协会,如交大跑虫俱乐部、复旦跑协、华师大丽娃长跑队等。业余跑者开始了自己组织训练、比赛的时代,意味着路跑运动在民间的蓬勃发展自此走上正轨。
这里必须要提的是,有一位交通大学的校友(网名“dolphi”,或直接翻译成中文“盗匪”)成为了上海业余跑圈早期发展的催化剂,他在2007年-2010年举办了多场“盗匪系列赛”,距离不等,一般在5-10公里之间,男女分开排名。自此将沪上各大业余跑步俱乐部的跑者聚集在一起,相互切磋与交流,涌现了第一批魔都“草根明星”,他本人现在也在经营和跑步有关的项目。
当年的盗匪系列赛,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李鹏,秋风扫落叶般连续摘得冠军,在当年的魔都业余跑圈几乎战无不胜。此外,还有刘泽波、吴亚斌等当时叱咤风云的高手也不甘示弱,国际跑联的老虎、卢章疑、以及女将丁卉也多次成为站台选手。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盗匪系列赛
而当时的上海业余跑圈,主要还是流行5-10公里的较短距离的路跑,对于马拉松这样的长距离项目,上海业余跑者还是没法与其他省份的好手相提并论。上海业余跑圈马拉松最早跑进250的应该是刘泽波,2008年首马跑出2小时47分,跑进3小时的也没几个,青浦的高手吴亚斌、土人登山俱乐部的脚跟、国际跑联的卢章疑等都是最早那一批进3选手。
而放眼当时的全国业余跑圈,早年业余跑者的传奇人物——47岁跑出2小时22分的孟广勤还没退出历史舞台,跑吧论坛总教练佟强如日中天,2007年北京马拉松斩获2小时28分41秒的优异成绩,小将李少壮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此外北京的刘宝江、赵全明、田玉桥、运艳桥,云南马亮武,东北李守山,厦门徐远山等等均是当年国内业余跑圈的知名高手,而魔都的业余跑圈则显得星光暗淡。
04
10年代:老友会 苗江路
直到2010年2月,来自交通大学的体育副教授贺老师,以及三位交大校友盗匪、贝贝、谢智亭四人,在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操场成立了“老友会”,目标是要做业余中最专业的跑步组织。老友会的成立,推出了一系列测试活动,主要是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注:自2013年起取消400米测试),按照国际田联的积分制为每位选手进行打分,根据总分的高低、单项分的高低进行排名。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4年老友会5000米测试起跑前
此外,还设置了精英组和普通组两个组别,后又对精英组详细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bug、BT、boss、ghost),完善且有趣的测试制度吸引了几乎全上海的业余高手参与其中,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打好了场地专项中长跑的基础,为日后在马拉松项目上成绩的飞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2011年开始,上海业余跑圈的总体水平开始蒸蒸日上,破三人数日渐增多,300这个曾经被公认为业余一流高手的门槛,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以周其祥为代表的新一代业余马拉松好手开始崛起,而在上马的舞台上,上海专业跑马圈则风光不再,当时仅有上海体育学院的杨帅在2010-2012年上海半马的比赛中,连续三次获得前三名,均跑出1小时05分的成绩,他每次都输给同一个对手—来自北京大学的赵冉,此人曾在2008年扬州半马的比赛中跑出1小时02分的好成绩并击败非洲选手夺得冠军,还获得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半马冠军。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1年老友会万米测试成绩
2011-2012年,周其祥、卢章疑、脚跟先后打开250,成为继刘泽波后首批跑进250的业余选手,但当时的成绩也仅限于勉强进250,最好成绩是周其祥在2012年重庆马拉松跑出的246,女选手中孟文、李艳红、二姑娘等也先后突破了319的国家一级。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2年上海马拉松部分男选手成绩
在老友会贺老师的指导下,在跑圈良好竞技氛围的带动下,经过史上最热夏天的洗礼,2013年大家的成绩更上一个台阶,在11月老友会万米测试中,周其祥和王玉林分别跑出34分00秒80和34分58秒的成绩,开创了上海业余选手万米破35分的先河。2013年的上海马拉松,周其祥跑出2小时42分58秒,上海理工大学的张老师跑出2小时45分,从此大家开始憧憬240,甚至是国家一级234。以往老友会选手给人的感觉是场地中长跑不乏好手,但马拉松成绩总是差强人意,但从2013年开始,这个现象开始明显改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加入了周六路跑的活动。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3上马25km处,张老师与周其祥在比赛途中

在2013年夏天,老友会跑友李伟(李大仙)和韩宇(chrisharn)在从位于龙华中路地铁站附近的卜蜂莲花超市,沿着2012上马路线一路往东跑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特别适合路跑的地方,即半淞园路-苗江路,呈现一个闭环,每圈约2.7km,不像操场400米一圈跑得晕头转向,也不至于过长而不方便补水,从此以后,老友会形成了一个惯用的长距离拉练方式,即从卜蜂莲花超市出发,沿龙华中路-江滨路-富润路-龙华东路跑到苗江路路口(耀江花园对面),约4.1km,然后进行苗江路节奏跑拉练,完成后再慢跑回超市放松。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5年某次老友会苗江路拉练
这种长距离混氧训练极大地促进了业余选手马拉松专项水平的提高,这条用于节奏跑的路线也就从此被保留下来,日后成为了上海滩众多高手大神们进行长距离拉练的圣地,苗江路这条曾经人迹罕至的道路,从此在跑圈一举成名。
2014年,是上海业余跑圈开始全面向全国业余顶尖水平看齐的一年,在上海工作的法国友人马修的出现,也给了周其祥极大的训练动力,在每周六交大徐汇校区的操场上,形成了“周马争霸”的局面,每次老友会测试,这两人仿佛都与其他人不在一个星球上比赛。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5年8月老友会3000米测试“周马争霸”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4中秋节童博士,周其祥,马修徐汇滨江约跑
他们的相互激励也使得他们能在2014上海马拉松比赛中大放异彩,周、马二人分别斩获233和239的佳绩,周其祥顺便获得了国人第二名,仅比即将告别跑马生涯的“前跑吧总教练”佟强慢8秒,颠覆了当时很多业余跑者对成绩的认知,让更多的业余男选手敢于觊觎240,甚至国一,从此“破三”已经不再是新闻,也不再是很多业余选手的终极目标。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周其祥2014上马跑进国一做出了标志性倒立动作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4上马国内体制外选手排名
05
敢想才能做到:跑出上海速度
只有敢想才可能做到,正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去想一个过去认为遥不可及的成绩,才迅速推动了跑圈总体水平的提高,从此跑圈的业余高手,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2015年上马,王玉林、盗匪等老友会传统场地达人,均跑出247-248,业余破250也不再是新鲜事;周其祥、马修分别跑出231、232的个人最好成绩,再次领跑魔都业余跑圈;女选手马妍星跑出2小时52分获得第七名。而业余场地赛的常胜将军李鹏,也选择在上马20周年之际正式转战马拉松赛场,复出马拉松的首战即跑出248的成绩,此后他的成绩进步神速,2016年跑出238,2017年更是达到了224!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5上海马拉松周、马在比赛途中。
在前不久刚结束的2019北京马拉松比赛中,他跑出了2小时21分的准专业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业余选手达到健将水平的可能性。而那届比赛中,初出茅庐的“新人”陈龙跑出2小时51分,二年级选手特维斯王捷跑出256,尽管当时他们的成绩还并不出众,但日后经过一番努力,他们也都成为了魔都业余跑圈的佼佼者。
2016年夏天,为了备战2016上马,当时的魔都业余一哥周其祥召集了马修、李鹏、陈龙、曲大鹏、韦明其等几大业余好手,组建了个微信群,名叫“上马合练群”,由马修制定计划,进行每周两次合练,分别是周三晚上在卢湾体育场的间歇跑训练和周日在苗江路的长距离耐力跑训练,很快这个组织网罗到了同样在卢湾体育场训练的铁三选手的注意,小哈、朱敏、王大锤等人也加入了该合练组织,后该组织正式命名为“野蛮部落”。“野蛮部落”的成立,加速推动了魔都业余马拉松水平的发展,此后又出现了如交大安泰商学院、易居跑团等高水平跑步组织,业余选手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极限,享受突破自我的快乐,正如哈博士所说“耐力运动的乐趣在于不断逼近自己的极限”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2016.11.11野蛮部落在苗江路成立
短短几千字如流水账般回顾了下这些年魔都跑圈的发展历程,很多风云人物已经解甲归田,但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跑步人数的增多,不乏有一些有天赋、又努力的人出现,老友会创始人之一“盗匪”几年前就说过“只要年轻人都开始好好练起来,230是挡不住大家的”,短短几年功夫就成为了现实。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对于上海跑圈的选手们来说,本周日即将迎来2019年,或者说2010年代的“期末考试”——上海马拉松,在如今破240已经算不上高手、破230也不能算新鲜事的繁荣时代,魔都的长跑达人们究竟会交出怎样的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马没有终点,魔都的跑圈故事,仍被续写…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话题讨论

#关于魔都跑圈,你有什么记忆?#
(欢迎在留言区互动)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跑野大爆炸-福利

参与本期话题讨论
我们将随机抽取3名幸运粉丝
赠送坚驰全新能量水胶
▼▼▼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抽奖流程】
?
“在看”,在评论区留言
转发文章到朋友圈
?
点击下方小程序参与抽奖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
中奖者若未按规定参与抽奖,视作无效,跑野大爆炸保留最终解释权
?
陈成微信,加入
【跑野大爆炸-炸粉集合】
随时有“炸粉”福利
?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互动截止日期:2019年11月20日12时
2019上马预热-魔都跑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24569.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