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特步·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年度新闻发布会在厦门召开(之前是在上海),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了《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并且对2018年中国马拉松进行了全面数据解读。
赛事数量(800人以上):16年赛事数量:328场;17年赛事数量:1100场;18年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数量共1581场,田协认证赛事达到339场。
参赛人数:2016年,参加比赛的总人次近280万;2017年,参赛人次近500万;2018年,参赛人次583万。
认证赛事:2016年,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24个、银牌赛事19个、铜牌赛事48个。
2017年,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44个、银牌赛事38个、铜牌赛事79个。
2018年,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68个、银牌赛事61个、铜牌赛事96个。
另外,马拉松年度总消费额达178亿,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年度产业总产出746亿。
看到这些数字,每个人肯定都会有想法,也会联想到很多问题:
“跑步这件事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
“跑步这件事,到底能覆盖多少人?多少城市?”
“全马赛事认证只多了十场,怎么问题明显比以前多了?”
……
借着本次田协公布的数据,结合历年的数据,我们一起重新梳理一次,来消除心中的部分疑惑。
马拉松从平均1个月举办2场,到1天近40场
2015年中国马拉松注册赛事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增长(159%)。2016、2017年赛事持续增长。
2017年,由于国内马拉松赛事已不再需要审批,采取的是备案制,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所以2017年备案赛事有所减少,但是并不意味着马拉松数量的减少。
其次从跑者观念上看如今的马拉松赛事已经演变为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是二三线城市马拉松赛,办赛宗旨在于为本地或周边跑步爱好者提供运动、交流的平台,因而赛事举办没必要追求“高大上”,自然不必非到中国田协注册。
场次的高速增长,吸引了更多的潜在跑者加入这项大众运动会中,进入群魔乱跑阶段。虽然成绩参差不齐,但是至少提高了马拉松的大众知名度及参与度。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2018年4月15日,创造中国马拉松单日赛事数量最高纪录,开启马拉松届的春运时代。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选手是否够用?各个赛事的冠军都是什么水平?媒体如何在这天抓住眼球,谁会是某日的爆款?
甚至说,是不是马拉松比赛能不能有足够的选手参加?我们能看到的是,金标赛事抽签参加,银标赛事报名参加,铜标赛事组织学生参加?
2018年参与马拉松跑的人次到达583万
2018年与207年相比由于马拉松场次的增加,参与跑的总人数也在随之增长,583万次。这是什么概念呢,1/4的北京人,都跑了一次马拉松。注意哦,这个数字,是含了全马、半马、十公里、迷你跑5k以及登高赛越野赛
当然,人数和人次是不同的,想想你周边的人,是不是一年要跑好几个马拉松,全马半马十公里,是不是觉得到了春天秋天,周末人都看不到,只见他们在朋友圈里跑步?做个大胆的推测,全中国的跑步参加比赛的选手,估计不超过150w人。这个具体的信息,可能只有掌握了大数据的中国田协马拉松办公室才清楚吧。
不过,从体量上看,中国马拉松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北京、上海、厦门等地举办多年的赛事已形成品牌,推广效应带动了中小城市随之跟进。不仅合肥、青岛、银川加入赛事阵容,一些县级地区如湖北孝感大悟县、江苏宿迁泗洪县等也加入到举办马拉松赛事的行列。
不过也蛮好奇的,中国田协的这个金银铜牌的发放标准是什么?
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一票难求”,赛事资源也在向中小城市转移。
从参加项目的人数分布上来看,2018年参加半马的人数增长最快51.83%,到达23.37万,其他人数与去年相比有所减少,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大众跑者参与进来。这个其实和美国的数据相比,是在靠拢的。
马拉松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跑这个行为上
马拉松在中国是一个浪潮,这个wave越来越大,卷进去的人也越来越多,感觉停止不下来。地方政府想要办马拉松,跑者想参加马拉松,赞助商也希望在这个浪潮里面展现自己,还有更多的企业想参与其中。
这股浪潮里面,无数人想在里面分一杯羹。从装备到媒体,从精英选手到业余专家,从品牌商到海淘,你呢?
要求:竞赛规程组织方案必须报批
本次发布会,还明确了赛事组织人员包括赛事运营公司人员,明确竞赛规程和赛事组织实施方案(包括仪式活动)必须报批中国田径协会后方可实施。以及在《等级赛事和特色赛事评定办法》中增加评定标准的扣分项,因赛事组织不当发生违规事件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将给予一票否决。
丁丁老师说了:“
最紧俏的职位:比赛监督
根据今天的《中国马拉松赛事比赛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得知,中国田协在2018年培养200名比赛监督基础上,未来三年,将培养近千名比赛监督以加强赛事监管。其中A类(包括A1、A2类)赛事由中国田协负责选派比赛监督,同时,中国田协根据赛事具体情况,向B类、C类赛事选派比赛监督。
那么比赛监督有什么工作任务呢?政策研究、组织督导、赛前检查、赛中监督和等级评定。那这个职位厉害了,类似古代的钦差大臣,又类似现在的巡视组,还有小部分的调研员功能。权力不小!
2018年7月起,中国田协就开始组织比赛监督的培训班,迄今已3期。比赛监督预计会成为2019中国马拉松最紧俏、最重要的岗位,没有之一。
这个岗位空前的重要,那么,谁对比赛监督进行监督?”
这个有没有培训,我想报名。
2018年虽然在赛事认证数量上与16年相比”仅仅“多了11场,但是我们也能感觉到2018年马拉松赛事频出风波 。
赛场上,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深圳半程马拉松的“抄近道”,到苏州马拉松的“递国旗”,再到南宁马拉松的“致命”拉拽,又到诸暨西施马拉松的“赛中强行采访”,一时间中国马拉松赛事的负能量接踵而至。不遵守竞赛规则,少数参赛者投机取巧,这些都需要赛事主办方认真反思和总结。
从田协本次要求上来看,也体现出了规范办赛、避免同质化的决心,中国马拉松经历了“成长的烦恼”后接下来要做的,是将涌动的马拉松办赛、参赛热潮转化为对办赛品质的追求和对赛事本身的敬畏。
六大满贯落地中国
本次发布会上2019年工作目标中还有一条是:世界六大满贯落地中国,我们知道六大满贯的要求无论赛事组织水平、关注程度、参赛人数、比赛成绩、完赛人数,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均位于世界马拉松比赛的最高水平,因此要申请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须经过长期严格审核。
而2017年开始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联盟与万达集团的合作已近进行到第三年了,世界六大满贯今年能够落地中国吗?令人期待。
另外,2017年田协立下的目标是:到2020年赛事超过1900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达到350场,各类赛事参赛人次超过1000万。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努力达到1200亿元。
你觉得能够实现吗?其实我只关心一个问题,根据今天国际田联公布的东京奥运会马拉松入选标准,真的好难啊!!!
跑野大爆炸
对于田协公布的数据你怎么看?
/ 更多跑步资讯 · 关注跑野大爆炸 /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2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