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4月26日,他在一条近八百字的微博中写到,跑步后“不再觉得明天都是黑暗了,我健康了”。谁可曾想到,心智不健康的他在之后的这些年里,给许多的跑者带来了“黑暗时刻”。
最近秦皇岛马拉松组委会的一纸声明,将这位行骗多年的跑圈骗子公布于公众的视野中,“林X会”这个名字成为了跑圈近期的热议话题。据上游新闻记者的报道,这名林姓男子目前已被警方控制,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大快人心。

身为00后的林某今年才24岁,但据受骗跑友反映,在他成年之后,有着持续很长时间的行骗劣迹。他在江浙、广东等多个地方的跑圈进行了大量的行骗,从跑友给到他的“跑圈第一骗”、“给他一点时间,他能骗遍全中国的跑圈”等评价中,足以看出其行为之恶劣。
假如浏览林某的微博内容,人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么一个形象——18岁时,跑步两年的他因为跑步从自闭的焦虑抑郁症中走了出来。随后他完成了人生首马,成为了马拉松赛上的兔子,更带着小朋友一起完成迷你马拉松——一切都那么得正面积极。这一华丽的“外衣”,无疑帮林某立起了一个好人设,为后边的行骗增加了成功的机会。

从后来各方受骗者所披露出来的情况看,林某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了行骗,受骗者涉及普通跑友、跑团队长、跑圈大V、赛事从业人员等,可以说波及颇广,给跑步行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假如给跑圈中诈骗的事件做划分,大致可以归为两类,它们要么与“稀缺资源”有关,要么与“情”有关。
跑圈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大行骗手段,是利用稀缺的马拉松参赛名额,诱骗跑者报名进行敛财。等收上钱后,行骗者并不兑现承诺,同时找来各种理由拖延退款,最后玩起“消失”不了了之。这其中正是利用了跑者们对于稀缺资源的渴望,使得跑者选择了铤而走险,不幸进入了骗子的陷阱。
当前,这类非官方的马拉松名额交易都处于“灰色地带”,缺少相应的规则与监管,它不像电商平台上的交易那样能得到有关机构的监管与保护,使得这类交易完全听天由命,名额出售方是否靠谱相决定了最终的喜悲。

在参赛名额之外,赛事中那些稀缺的“身份”同样拥有着吸引力,就像这次秦皇岛马拉松组委会声明中提到的官方配速员与急救跑者。不管是成为一名“兔子”,帮助更多的跑友达成他们的目标,还是为其他跑友完全完赛保驾护航,无疑都会成为跑者生涯中的闪光时刻,这种荣誉感对于跑者有着十足的吸引力。以林某为代表的骗子们利用了这点,冒充招募兔子的负责人,对前来应征的跑友收以费用,随后接着玩失踪。

除了赛事,骗子还会使用的另一“稀缺资源”就是跑步装备的评测与白菜价折扣。与名额、官兔相同,这里也是利用了人们对于稀缺资源的渴望、利用信息差,达成了他的欺骗。
例如许多顶级竞速跑鞋在最初发售时,往往量少而价高。这时如果有人说,只要花点费用能让你和KOL们一样第一时间上脚评测,或者以五六折乃至更低的折扣购入时,人们难免不心动。而这时骗子又再次上演一出空手套白狼的戏码。
除了利用稀缺资源作恶外,骗子还会利用人与人之间的情。骗子会加入不同的跑步组织,通过线上交流、线下活动与跑友建立联系后,以生病、遇到急事等方式向对方索取钱财,利用跑友的信任与善心,将得到的不义之财占为己有。
这里需要说的是,有时骗子并不与跑者逐一发生联系,而是采取与跑团队长合作的方式设下骗局,利用跑团成员对队长的信任骗取钱财,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跑友的疏忽大意,并因为队长的“放大效应”造成大面积的伤害,实乃非常恶毒的一招。
这些骗子的出现是否有着某种必然呢?认真思考过后,我们会发现在当前中国跑步的发展阶段,不免会发生此类事情。以名额诈骗为例,跑者对知名马拉松赛的狂热,使得这些赛事一票难求。原本如果所有名额都是从组委会及官方赞助商、赛事合作伙伴供给跑者,那么跑者只要认准各正式渠道就可以放心无忧。但恰巧,当下存在名额通过非正式渠道流向跑者的现状,为骗子浑水摸鱼提供了机会。这其中的不规范与不透明,造成了此类事件难以杜绝。
那么国外是否也会有这类事情发生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与一些生活在美国与欧洲的跑者进行了交流。
从他们的反馈中可以感受到,由于欧美的跑步文化经历了更长时间的发展,他们的跑者对于跑步、马拉松赛事有着更为平和的心态。那些重要的赛事、顶级的赛事会是个特别的经历,但如果没有跑成也无不可。他们把跑步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把参赛作为点缀生活的一抹增色。
在装备的选择上,他们不一定需要紧追时下最新鞋款。在欧美,我们时常能看到外国人穿着十来年前的“古早”跑鞋,在马路边或慢或快地跑着。跑者所穿品牌也更加百花齐放,不会什么流行什么火就扎堆穿什么,适合自己最重要。
做到了不对那些稀缺的赛事、装备狂热上头,自然受骗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在期待着法律能够严惩这些跑圈祸害之时,跑者们提高防范意识是更为重要的事。此次林某的事件,给到了广大跑者们一次警醒。
一方面,对于非官方的渠道,不能毫无保留地给予信任,即便对方是那么地光鲜亮丽。许多坏人会为自己伪装上华丽的外衣,正如这次事件的主角为自己贴上了许多荣耀标签,“一级跑步教练”、“国家一级运动员”、“教师节跑创始人”,甚至“对印度退役野战军人”这样的名头,这其中真真假假颇为难辨。但哪怕全部为真,也依然未能阻止这样一位“优秀”的人作恶。说到底,装备也好名额也罢,来自官方渠道终归是最靠谱的。
另一方面,用平常心来看待比赛,看待这些名和利。遇上好处时,人们没法完全做到超凡脱俗、不为所动,但多留个心眼,不要让自己太过上头,总归没有坏处。
最后,我们衷心地希望天下无骗,希望经过跑步文化的发展与沉淀,中国跑者群体拥有更理智的心态,让骗子们没有可乘之机。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6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