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交加的大阪马拉松已经结束了。但有关它的讨论也许才刚刚开始。感谢数字化时代的发达和便捷,让一切细节无处躲藏,让更多事实很快浮现。
从比赛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可能更关注的是关乎世锦赛的选拔,关注中日选手差距的老生常谈。随后,有关这场比赛的细节跳入眼帘,值得一聊。
回看大阪马拉松的直播,31 公里处是比赛折返点,选手从此折返掉头迎来最有难度的一个挑战。回看直播时发现,两辆引导摩托(一辆前导摩托,一辆直播摩托)走出不同路线。导致领先集团在折返时,没跟着从虚线处掉头的第一辆前导摩托车,而是跟随直播摩托向前进行折返。
解说当时也看出了这个小插曲:怎么回事…折返点跑错了。
这放在 42.195 公里马拉松的比赛中,确实是一个非常小的插曲。而且对后面无关世锦赛选拔大众选手而言,并无直接利害关联。

但折返点跑错这个锅谁来背?
有不少人(有这样反应的一定不是少数)第一反应是:如果这样的插曲发生在国内……
在国内,以前是有过引导车干扰事件的,2023 年的大连马拉松,选手在冲刺时,遭遇引导车的干扰,导致尹顺金冲刺时被挡。
当然,事情的最后,组委会出面道歉。
大阪马拉松发生的这个插曲和当年在大连出现的“失误”性质一样吗?
很多人把这个画面,定义为失误,巨大失误,觉得是引导摩托出现失误。但仔细看视频,其实负责引导路线的摩托并没有带错,而且在转弯时还有所停顿。作为前导车,他们是没有责任的。
转播车是负责赛事的转播,并非运动员引导。所以它的路线并不应该作为选手们选择折返的参考标准。

但那时,带头的桥本龙一选择了跟随转播摩托的路线前进,而并没仔细看到脚下折返路线。不仅他没看,第一集团的其他人也都选择了跟着他的路线一起跑。
是的,如果你跑过马拉松,即使不是专业选手,也对 30 公里时,自己身体和心理接受到的考验深刻记在心里。在快出现“撞墙”的极点时,如果人大脑还能保持清晰的判断,那真时太不容易了。
随后,紧跟第一集团的红衣选手,发现了先头部队的“冤枉路”,还挥挥左手示意,但他也还时没有选择去跑正确的路,而是继续跟随。

是的,毕竟前面的人都那么跑,我到底是该跟他们,还是坚持跑自己认为对的路线?看似在训练不会有纠结的难题,出现在赛道上,还是 30 公里的赛道时,就会是一个巨大的自我纠结……
尽管我们无法判断出到底这样的差距,对领先集团的选手们最终的成绩有多大的影响,很多人给出的判断是:有大概 8-10 秒的时间差。

对日本马拉松非常了解的@陈仓起风了在社交平台也表达了她的观点——引导车、引导摩托都没错,折返点大牌子也放了的。根据我在日本比赛的经验,这是日本折返点的标准设置。
她也讲,主办方在赛后即刻回应:立马出来谢罪说三角锥忘记放了。在她看来,先头这么多日本选手不应该就这么直直跑出去了。
后来,赛事主办方确实很快在此折返点摆放了锥桶,大众选手们再经过此时,也都没再向桥本龙一一样多跑冤枉路。

倒也不是必须分出个青红皂白,这样的锅谁来背?只是想借由发生在邻国日本一场马拉松比赛的一个插曲来跟大家讨论交流一二。
如果没转播,没有无处不在的社交平台,这样的细节和插曲可能只会在桥本龙一若干年后的回忆中,由极小范围的他身边的人才能知道。

而如果不是深耕日本马拉松文化和规则,也许很多人会在看完视频后,也会非常直觉地认为,这引导车也太不靠谱了,让跟随的第一集团多跑了一段距离。
如果这样的插曲发生在国内,第一时间,一定会有自媒体把责任安放在转播车的头上,觉得他们误导了后面跟随的选手们。并且得出结论:这是赛事主办方的巨大失误。
随后,“引导车折返出现巨大失误”等类似标题开始铺天盖地进行病毒式的传播。然后,赛事主办方陷入舆情危机,监管单位也开始无比头疼……
日本马拉松一直有很多让我们“羡慕”的地方,他们的高水平选手总是让我们望尘莫及,难以追赶,他们马拉松的培养机制和模式,以及日本人专业和敬业的精神也是很多去过日本的人都会感叹的内容。

但其实,大阪马拉松也有无数放在中国社交平台上一定会引发大众讨论的“槽点”,除了以上折返忘记放锥桶之外,比如今年有去跑大阪的选手,在领物时发现,自己的号码薄被弄丢了……是志愿者紧急又贴了一张新号码簿,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如,在完赛领取物资时,大阪采取叫号排队,让不少风雪中跑完的选手们在寒冷中等待等,也有不少的博主,在平台上发布的内容,都是“批判”大阪马拉松的拉垮,甚至有人很情绪地表示,以后再也不去了。

没有一场马拉松是完美的,是可以完美到满足上万人的每一个理想的需求。也不是所有国外的马拉松就是完美的。中国马拉松经过泡沫式发展,到今天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坚强存活,已实属不易。我们很多比赛的赛事服务和办赛水平不比世界一些比赛差,甚至对参赛选手的考虑,要远周全于部分六大满贯的赛事。
适当理性看待每一场不管是国内还上国外马拉松赛场上出现的失误,在经历中找出让人值得借鉴的内容。大阪马拉松的这次跑错,对不管是赛事方,还是选手(尤其是冲成绩的选手)都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这才是我们愿意传递的内容所在。
其实,没那么“阴谋”,阴谋论也可大可不必。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7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