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K天王公开质疑精英跑者依赖补给团队协助 影响公平竞技发展原则


西班牙越野跑传奇“ K 天王”基利安·霍尔内特(Kilian Jornet),不仅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越野跑运动员之一,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提携年轻运动员和推动越野跑运动发展。日前,K 天王发表署名文章,公开质疑精英跑者依赖补给团队协助的现象日益普遍,并表示此举可能影响赛事公平竞技的发展原则:“越野跑是否会变得像一级方程式赛车或职业自行车赛事一样,成绩是否不仅取决于运动员本身,还取决于团队规模、技术以及背后的资金实力?我们是否希望未来运动员拥有一支全程跟随的支援车队,让装备更换和比赛策略成为决定性优势?”




K天王表示,在他首次参加长距离越野跑比赛时,补给支持很简单。只需带上必需品,偶尔有补给站,志愿者会分发饮用水、香蕉,或许还有些巧克力。“如果幸运的话,朋友或家人可能会在路口等你,送上你最喜欢的食物。这很基本,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


他表示,这项运动已发生巨大变化。“如今,在某些比赛中,像我这样的职业运动员可以在赛道上的多个地点配备一整队支援人员:准备好预冷的饮料、干爽的鞋子、装有下一赛段所需物品的跑步背心,甚至还有充气冰池。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你可能会看到一些运动员独自抵达,可能只有一个人帮忙,或者根本没人支援。支援的差异已不再是小事,它正成为现代超级越野跑比赛中最重要的成绩影响因素之一。”




K天王坦言,尽管职业运动员拥有团队化补给与个体跑者独自参赛之间存在不同层次的支持,但无论如何,两者都符合比赛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方想要取得最佳成绩,就会努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根据规则优化在补给站的时间安排。但由于运动员的财务能力和团队资源可能差异巨大,因此问题是:这公平吗?或许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希望这项运动发展的方向吗?”



他强调,获得一些支持并非坏事。有家人、朋友或团队为你加油,递上水瓶,送上喜欢的零食,或帮你更换头灯,这些都是很好的。这能帮助运动员在身体和精神上坚持比赛,让跑者与原本孤独的拼搏产生联结。此外,在超级越野跑中,运动员需要连续奔跑数十小时,补充一些经过测试且感觉良好的营养至关重要,而从一开始就携带所有补给品非常困难。因此,提供一定程度的援助是合理的。



“但如今的现实是,援助的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运动员抵达补给站时,身边会有五个人:一个换鞋,一个补水,一个喂食,还有一个通过追踪器提供实时反馈。而有些运动员则是独自到达,甚至可能没人递给他们补给包。这并非个例——它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表现。”




K天王举例说:“像西部一百(Western States)这样的比赛,规则允许这种全员参与的支援模式。相比之下,UTMB系列赛事则实施了具体规定:限制可提供支援的地点、允许协助的人数以及可交换的装备数量。这是在试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我认为这是必要的。”


他进而引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正在打造什么样的运动?

“超级越野跑是否会变得像一级方程式赛车或职业自行车赛一样,成绩是否不仅取决于运动员,还取决于团队规模、技术以及背后的资金?我们是否希望未来运动员拥有一支支援车队的全程跟随,让装备更换和降温策略成为决定性优势?或者,我们认为越野跑应与个人的探索精神以及在荒野中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相关?一场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面对同样山峰、同样阳光、同样补给站——以及同样深入探索自身极限机会的比赛。”


他直言并非主张完全不提供支援,但认为需要明确且统一的标准来确保公平:“尤其是在职业比赛中。规范允许工作人员进入的补给区数量,限制可提供援助的人数,以及明确规定可交换的物品,这些都是维护这项运动公平性的简单措施。这在场外也同样重要。当我们将过度的人员配备常态化时,我们提高了参赛门槛。没有足够预算或团队的运动员将更难在平等条件下竞争。这违背了耐力运动关乎韧性而非资源多寡的理念。”




反思作为精英运动员,K 天王表示将始终努力在比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表现,这样大家才能与其他同样努力提升表现的运动员拥有平等的机会。“为此,我们逐年提供越来越多的援助,与无法获得同等援助的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如果规则继续保持开放,要恢复更‘公平’的竞赛将更加复杂。”



K 天王在文章最后也请大家设想一下十年后这项运动会变成什么样子,以此引发反思:“我们想要的是一项需要更大预算、更庞大团队,运动员‘只需’跑步就能展现能力的运动吗?还是我们想要一项所有跑者都能享有同等机会,并且在面对自然环境挑战时,对自我的管理仍是探索旅程一部分的运动?”

以下为原文翻译

当我参加第一场长距离越野赛时,支援方式很简单:你自己携带所需物品,途中偶尔会遇到补给站,志愿者会递上水、香蕉,也许还有巧克力。如果幸运的话,亲友可能会在道路交叉处给你递上最爱的食物。那时候一切都很基础,对每个人而言几乎如出一辙。


但这些年,这项运动发生了巨变。在一些比赛中,像我这样的职业选手可以在赛道多个点拥有整支团队:他们准备好预冷饮料、干鞋、装满下一段赛程所需物品的背包,甚至还有充气冰池。另一些情况下,你可能看到选手独自抵达,或只有一人辅助,甚至没有任何人。这种支援的差异不再是小细节,而正成为现代超级越野赛中的关键竞争因素。


以下是两位顶级选手在比赛中的两种支援方式:


这两种方式天壤之别。一者追求时间最优配置,投入所有资源与思考;另一者则更多即兴应对。两者之间的方式不止两种,但无论哪一种都在比赛规则允许范围内。选手若想取得最佳成绩,就会根据情况最大化资源、优化在补给站的时间。但由于选手可支配的资金和团队资源不同,问题来了:这公平吗?更重要的是:这真的是我们希望这项运动的发展方向吗?


明确一点——有支援不是坏事。家人、朋友或团队在旁为你加油、递水、递你最爱的小食、换头灯,的确能在身心上帮助你继续比赛。这带来了陪伴感,在漫长孤独的挑战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持续数十小时的超级越野中,摄取事先测试好的营养很关键,而从起点携带全部补给几乎不可能,因此某些支援点的存在是合理的。


但现实是,今天的支援质量与规模差异巨大。有些选手抵达补给站时身边有五人:鞋子由一个人更换,瓶子由一人补水,再有人喂食,还有人从追踪设备反馈实时信息。另一些选手则独自到达,可能连补给袋都无人递送。这不仅是个例,而是直接影响表现的重要因素。


如 Western States 西部一百比赛,规则允许这种大规模支援。相比之下,UTMB 等赛事则设立了明确规定:限制支援位置、人数及可交换装备数量,试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我认为这是必要的。


这引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正在构建怎样的运动?


是让超级越野跑变成类似 F1 或职业自行车:成绩不仅靠选手自身,还取决于团队规模、装备科技与资金投入?是否我们希望未来选手身后跟随支援车队,装备更换、降温策略成为关键优势?


还是我们将越野跑视为“个人探索”与“某种程度的野外自足”?一场让业余选手与职业选手面对相同山峰、相同太阳、相同补给点——有相同挖掘内心潜力机会的赛事?


我并非提倡完全没有支援。但我认为我们需要明确且统一的限制,确保竞技中公平——尤其是职业赛事。限制允许支援的补给区域数量、限制支援人数、定义可交换物资,都是保持运动公平性的简单举措。


这不仅关系到比赛。如果我们让过度支援常态化,就抬高了参与门槛。没有大预算或团队的选手将更加难以公平竞争。这也削弱了“耐力”属于“韧性而非资源”的理念。


作为精英选手,我们会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尽力提升支援,以最大化表现,与其他同样充分利用资源的选手获得相等竞争机会。但年复一年,这也意味着支援越来越丰富,与无法获取支援的选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规则继续保持开放状态,要恢复一个“人人公平”竞技平台将变得愈发困难。


想象一下,未来十年这项运动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期望成为一个只依赖更大预算、更大团队,选手“只需跑就好”的运动?还是一个提供相同机会、让每个跑者在面对自然挑战时依然管理好“人”自身——将人的面对才是一部分旅程的运动?


对我而言,我始终选择后者。



文字 运动笔记/ 编辑运动笔记
图片跑野大爆炸/ 视觉五年练习生


图片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7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