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较于以往,今年各大运动品牌在跑鞋矩阵上推陈出新,亦或者说,在不断完善和细分,力求根据不同跑者类型的跑者需求打造更为贴心合脚的产品。
年初就针对跑者训练提出跑鞋轮换概念打造跑鞋舒适圈的 ASICS 亚瑟士,下半年更进一步,在缓震、支撑和竞速系列等矩阵基础上,重磅推出 BLAST 回弹系列,在原本NOVABLAST 与SUPERBLAST两款鞋的基础上,加入MEGABLAST 和 SONICBLAST 两位新成员。
既然都是回弹,那么这四双跑鞋有哪些不一样,脚感上有哪些区别,作为跑者,又应该怎么选?

为了比较清楚地了解这四双鞋的内部结构,以及科技点的区别,在上一期的开箱视频中,我们通过拆分、切割的方式对四款鞋进行了解剖。
总的来说,四双鞋无论是在中底材料、结构以及鞋面细节上,都有不小的区别。首先是两款全新加入的成员,MEGABLAST和 SONICBLAST,则使用了全新的中底材质和结构。
MEGABLAST 采用了全新的中底泡棉科技 FF TURBO SQUARED,这是 ASICS 最具回弹和能量反馈的中底材料,为跑动提供极致的缓震和回弹。

SONICBLAST 中底结构有所不同,在前掌加入了一块 ASTROPLATE 塑料板,搭配上下两层中底材料,使得整个前掌则形成了三明治结构,上层是 FF TURBO SQUARED 轻量泡棉,具有高效回弹,下层是 FF BLAST MAX ,带来柔软的脚感。

来到第二代的 SUPERBLAST 和历经 5 次升级的 NOVABLAST ,是许多跑者十分熟悉的鞋款。SUPERBLAST 2 同样采用了双层中底结构,上层是兼具轻量和回弹的 FF BLAST PLUS ,同时脚感柔软,下层是 FF TURBO PLUS,更具缓冲。NOVABLST 则已经是很多跑者日常慢跑和放松的首选,搭载的 FF BLAST MAX 中底泡棉材料,搭配蹦床式结构设计,在缓震的同时,也同样带来较为轻盈的脚感。

除了材料和结构,因为四双鞋在定位上的不同,在中底堆叠高度、鞋后跟包裹以及鞋身重量上的权重也有所不同。通过下面这张图,可以较为直观地对比这几款鞋的区别。
那么在实际的跑动体验中,这几双鞋又有哪些不一样,MEGABLAST 的回弹到底能有多强,SONICBLAST 在间歇训练中的表现能否让人满意?


@高圣 对 MEGABLAST 最大的感受就是:弹弹弹弹弹。全新中底材料不仅带来了超强的回弹,而且在训练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步幅,让体感和腿部肌肉都更加省力。

但另一方面,这对于跑者本身的能力也有一定要求,由于中底堆叠厚度较高,也就意味着重心更高,对脚踝肌肉也有一定要求,当跑者本身能力较强给到足够的力,就能收获更好的反馈,所谓遇强则强。不过,如果是在慢跑区间下,则有可能无法完全发挥这双跑鞋的实力。
比较让人惊喜的是, 在中底没有碳板的情况下,MEGABLAST 不仅做到了与碳板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回弹,同时还保证了一定的缓震。

在超过 20 公里的高强度的有氧长距离下,MEGABLAST 带来了持续的回弹输出,始终没有泄力,当速度越快,则澎湃的脚感越明显。@高圣 会推荐这双鞋跑马配到半马之间的配速 ,他个人最喜欢的配速区间是 420-345 之间,“尤其是在下坡的时候,则能体验到‘爆炸’一般的反馈脚感。”
“对于不喜欢或者不习惯碳板跑鞋或者步幅型跑者,MEGABLAST 是不容错过的选择。”

@王成珏 几乎穿过了亚瑟士回弹系列的所有鞋款,NOVABLAST 5 穿着里程 622 公里,SUPERBLAST 2 也跑了接近 200 公里,ASICS顶级竞速跑鞋 Metaspeed Sky Paris 他也穿了400 多公里。 最让他好奇的是 SONICBLAST的 三明治结构中底。第一脚,鞋仓整体偏宽松,仅在行走状态下也能感受到前掌的滚动感。

在跑动过程中,这个滚动则更加强烈,“落地-滚动-蹬神”整体过程非常流畅,“ ASTROPLATE 引导脚掌向前滚动,当滚动到前掌时,上层中底积蓄的能量完全爆发,会像蹦床一样把人弹射出去,小腿蹬神提拉非常自然流畅,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在中足落地后,下层 FF BLAST MAX 又给到了很好的缓震,“提速很快,落地又让人放心。”

大底的止滑能力也在雨后的加速跑中得到验证,柏油马路 330 配速下的路跑也能完全驾驭。在跑完不同课表之后,王成珏会更倾向于穿这双 SONICBLAST来跑强度和间歇.
“双层中底加一块塑料板,韧弹的脚感十分给力。”

@申琦 第一次穿 ASICS 的跑鞋,这双 SUPERBLAST 2 的表现让人惊喜,“包裹、舒适性超级高,中底软很软很弹但不会泄力。” 上层 FF BLAST PLUS 反馈灵敏,穿着柔软,但下层则又给到更柔软的缓震,她最喜欢的是在节奏跑、长距离这种平稳配速下的巡航,在 16 公里配速 507 的节奏跑中,“可以保证全程的身体舒适。”

在近半个月的测试中,@申琦 穿着这双鞋跑了 630 的慢跑也跑了 400 的加速。对于她的体重(48kg)来说,慢跑情况下会比较能感受到鞋子的重量,这也是她希望下一代 SUPERBLAST 能够带来的改进,希望可以再轻一点。” 不过,她也认为对大众跑者来说,这会是一双非常不错的比赛鞋,没有碳板,足够舒适,性能全程不会削减,“对于 5 分配左右的全马速度来说,会很适合。”

@高圣 和 @王成珏也都是 SUPERBLAST 2 跑者用户。与 MEGABLAST 相比,虽然都是主打回弹,但@高圣 认为“前者的中底材质像支撑性较高的平衡软垫,软大于弹;后者的中底材质像充满气的波速球(瑜伽球),弹远大于软,给予大力能感受充分回弹。”
@王成珏 近期穿 SUPERBLAST 以 430 左右的配速跑了 20 公里的长距离,“跟碳板跑鞋给到的反馈差不多,但更稳。”

那最后这双 NOVABLAST 5,其实已经是很多跑者的老朋友了,作为整个回弹系列中回弹“最弱”的一双鞋,NOVABLAST 5 又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双鞋。
自发售以来,NOVABLAST 系列就备受好评,作为一双放松慢跑鞋,NOVABLAST 脚感太舒适,但同时又能在需要加速的时候发挥它该有的实力,@之昂 测试下来对这双鞋,“从 440 到 600 配速,它都拿下。”在一次14公里的渐加速跑中,后程提速到 450 轻轻松松,50s 的短时间歇跑,甚至能提速到 350。
这是因为 NOVABLAST 5 中底使用的是高能回弹的 FF BLAST MAX ,搭配蹦床式的结构设计,回弹更加灵敏,再搭配 EVA缓冲鞋垫,将回弹与舒适度拉满。工程网布鞋面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后跟足够填充带来更好的保护。

@之昂 将 NOVABLAST 5 的使用场景发挥到极致,从上下班、HYROX、跑步,这双鞋几乎适配所有场景,而从@王成珏 穿着这双 NOVABLAST 跑了超过 600 公里来看, NOVABLAST 5 确实是一双恢复、慢跑以及日常放松的神器。

其实通过四款跑鞋用料和结构的区别,以及四位不同水平能力的跑者的穿着测试,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也已十分清晰。
BLAST 这一个系列就能实现跑者日常训练的跑鞋轮轮;而对于大众跑者来说,无论是在日常训练还是在比赛中,在安全轻盈舒适的前提下,还能满足高性能回弹,BLAST 系列绝对是最佳选择。

大众慢跑选手,全马 430 – 600 左右,日常跑步选 NOVABLAST,节奏跑,半马或者 10 公里路跑比赛,SUPERBLAST 是很好的选择。
严肃跑者,全马 330-430之间, 慢跑 NOVABLAST、中长距离慢跑可选 SUPERBLAST,节奏间歇SONICBLAST,比赛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脚踝肌肉力量选择 SUPERBLAST或者 MEGABLAST。
那对大众精英跑者来说,一双 SUPERBLAST 可以用来进行 LSD 的训练,节奏间歇则可选择 SONICBLAST 或者 MEGABLAST,赛场竞速则是 MEGABLAST,绝对的无板最强代表。

当碳板跑鞋热潮逐渐褪去,对于大众跑者来说,我们对于跑鞋其实又回到了最基本的要求:在舒适的前提下,也能实现对于速度的需求。
ASICS 亚瑟士正是通过对跑者需求的关注,不断完善科技细分跑鞋矩阵,希望帮助跑者从日常训练到比赛竞速都能找到合适的鞋款,如同品牌那句经典的“Sound Mind Sound Body ”,无论是初跑者刚开始跑步的 5 公里,还是第一场马拉松,亦或是不断地进阶过程中,跑者都能穿着 ASICS 的跑鞋,始终感受舒适与回弹。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8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