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我们见证了跑鞋中底工艺上突飞猛进的革新,厚底竞速鞋渐渐取代了薄底成为大势所趋。新的发泡工艺和材料让中底更厚、更弹,甚至还更轻。可以说,同期的鞋面已经赶不上中底科技的发展速度,鞋面何时才会迎来下一次突破,如何用更少的材料做出包裹性更好的跑鞋?今天开箱的这双神秘跑鞋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最初的手机和电脑无比笨重,在智能化的同时,砖头似的手机变得轻薄便携,墙一样的电脑可以放进牛皮纸袋。

从跑鞋的发展史来看,鞋面从传统的皮革、绒面革、针织,经过不断创新和改进,直到现有的飞织比如Primeknit。不断精简的鞋面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一步步将我们的双脚从厚重的材料中解放。不但更加舒适,同时也能满足运动员需求。
电影《回到未来2》中所描绘的未来的鞋子,穿上后可以自动系带;当时的幻想到现如今也实现了量产,模块更小,舒适度更好。那时的未来是2015年,现在的未来会变得怎样?自动系带体现了智能化的美好期望,如果将智能化这一过程放在消费者拿到鞋之前会是什么样?
在这双2022年才会发售的adidas FUTURECRAFT.STRUNG上,我们发现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并且能够更加具象地看到未来的跑鞋会是什么样子的?





同时,通过数据精细计算,减少不必要材料的使用。不仅更加环保,还减轻了重量。根据官方资料,这片鞋面仅有35g。整双鞋的重量也大大减轻,这双US9码的重量为235g,相比之前一代4D跑鞋350g+的重量真的轻了太多;相比传统编织技术,STRUNG科技还能扩大鞋面织线材料选择范围,之后能选择一些更加绿色更持续的材料,也体现了阿迪达斯一直坚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STRUNG的含义了。其实这双鞋最初的名字叫做FYTURECRAFT.CODED,CODED有编码的意思,来命名这双数据驱动的跑鞋也是蛮贴切的。那么这两个名字中的FUTURECRAFT又是什么呢?





2017年4月,adidas以经典慢跑鞋款UltraBOOST为蓝本,制造出了第一双4D跑鞋。adidas通过与硅谷Carbon科技公司合作,将运动员数据融入跑鞋中底的设计。将收集到的数据建模后,在可编程的液态树脂中“打印”而成。

可以说,4D中底同样是也一种由数据驱动的设计技术。最初技术还不太成熟,4D中底仅起到承托作用,脚感比较生硬。这些年来,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良,在前、中、后掌应用了不同的密度矩阵,密度与形状的变化让脚感更加丰富。


在这双专门为速度型跑者(配速3分20秒以内)打造的adidas FUTURECRAFT.STRUNG上,针对这类跑者前掌落地方式,前掌区域有明显加厚,后掌被弱化,甚至有些负跟差的错觉。前掌上翘角度增加有利于提高蹬伸效率。特殊形状的外底橡胶为速度型跑者提供更好的抓地。




虽然FUTURECRAFT.STRUNG率先搭载了STRUNG鞋面技术,但不意味着STRUNG技术会和4D紧紧绑定,以后可能会配合BOOST、Lightstrike甚至是LightstrikePRO中底等等。阿迪达斯也在尝试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之后也有望在足球、篮球鞋上出现。

虽说已经确定了2022年的上市时间,但adidas FUTURECRAFT.STRUNG显然不会成为货架上的大众商品,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品牌方甚至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员全程“监护”,因此我们也无法亲身穿上它感受下这来自未来的脚感。
这双全球仅有四双的概念鞋,更多代表的是未来跑鞋甚至是运动鞋的形态,你无需去纠结鞋面的松紧、中底的软硬以及是否需要碳板,这些需求都会透过精准的数据给到明确的答案,到那个时候,选择跑鞋或许就不会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了。只是这个等待的时间,你觉得还要多久呢?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1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