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场忽然消失的比赛…… 跑野 • 2021年10月20日 am3:43 • 新闻 • 阅读 774 后疫情时代,举办一场比赛,参加一场比赛,是难上加难。除非你真的站到了赛场,听到了发令枪,迈开了脚步,否则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10 月 15 日,包括苗浩、开岩龙等高手在内的近 500 人的大铁高手聚集在连云港,他们为一场 226 公里的超级铁人三项赛而来。去年疫情比今年严重,这项赛事还在夹缝中坚挺了下来。没想到今年却没能如期举行,而无法举办的原因不是疫情。 比赛计划在 10 月 16 日早上 6 点 30 分发枪。但在技术会召开,欢迎晚宴都盛情过后,距离比赛开始前 12 小时,这场 226 公里的超级大铁画风突变,成为一场 10 公里徒步。 这等操作让人琢磨不透。身在其中的人,更是被一盆冷水浇个透心凉。其实,这不是今年第一次这么被叫停。9 月 12 日烟台大樱桃马拉松,也是因不可抗拒的特殊原因,在开赛前深夜被叫停的。 那连云港的不可抗拒因素又是什么呢?赛事公司在深陷被叫停的绝望后,又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创呢?跑友或铁友又该如何去一次次地面对现实中的意外呢? 15 日中午 15 点,赛会工作群发出公告:明天铁人三项活动取消。但这个消息并没有同步给同样也是最需要知晓的参赛者,而且不仅没同步,甚至还“故意拖延”。 于是,导致在 15 日下午,冒着风雨的很多骑手在熟悉赛道,冻得瑟瑟发抖,但赛道上却没标识等任何动静。参赛的俱乐部开着保障车反复确认骑行路线直至天黑,而主办方则“若无其事”地开着技术会议。 按公告所写,赛事负责人一直做着“协调能否只取消部分项目或缩短单项距离”的努力,在最终替代方案被否定后,才将取消的消息公之于众。 这看似解释了“故意拖延”背后的原因。赛事方一直努力尽可能保留部分赛事面貌,但几经努力,以失败告终。这也可能是组委会没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对赛事报备的质疑电话后,第一时间对外公布取消的原因。 选手觉得没得到尊重,被戏耍了,一肚子气。组委会身在其中也有口难辩,上级电话的权威和区主管部门的决策,他们恐还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反抗。 如果组委会下午三点就对外公布取消的消息,并解释其中缘由呢?如果组委会一并告知选手他们还在为备选方案努力,只是结果未知呢?如果组委会在召开欢迎晚宴时,也把过去三四个小时经历的一切,开诚布公地告诉参赛者,而不是只字不提呢? 可能大众对忽然被取消的这场意外接受程度就会不一样。真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石。哪怕你身处其中,饱受煎熬,同样是此次被取消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前期投入相当大的赛事公司比任何人都希望赛事顺利进行。赛事是他们存活的“饭碗”。疫情下,日子就已难过。再加上 522 事件后,越野赛更是夹缝中求生存。这次突如其来的被取消,也是对赛事公司招牌信誉度和接下来生存能力的一大考验。 谁有权在开赛前 12 小时叫停这场比赛?也是此次被取消的 226 公里超级大铁的一大疑问。是中国铁人三项协会?还是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一一来看。 铁三官网中有关《赛事管理办法》清晰可见。认真研究,你会知晓其中协会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首先,铁三协会是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是一个国家级社会团体。而并非是“职权机构”。这意味着铁三协会是无权叫停一场非协会主办的比赛的。而只有“国际”,“中国”等字样的ABC类铁三赛事,他们才有审批权。 而连云港 226km 超级大铁的主办单位是连云港市体育局,连云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和连云港海滨度假区办公室。这三家主办单位也是力然体育取消公告中所提到的“上级主管部门”。 依据总局下发的《关于有序恢复体育赛事活动的指导意见》中的指示,现在办赛事的原则坚持是“谁主办,谁负责”。也就是说叫停连云港 226km 超级大铁的是赛事的主办单位,而非协会。 连云港被叫停是因为天气原因么?很多铁友不愿意相信,觉得每天都有天气预报。天气原因确实存在,也有据可查。 国家预警发布中心在 10 月 15 日 09 时 40 分发布,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 24 小时内,连云港海区将出现 7-8 级阵风 9-10 级的偏北大风,请注意防范。 海区大风黄色预警信号也成为叫停连云港大铁背后的原因。只是,由于消息传播的不及时和透彻以及广泛,让一心备战很久的选手拒绝接受这个看似甩锅的原因。黄色预警信号危害性可是要比蓝色更大。 10 级大风……这几个字一写出来,很多人脑海第一辐射到 5 月 22 日的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白银是因为没重视预警而造成的一出无法挽回的惨剧,所有越野人心有余悸。换做当前任何赛事公司,主管部门可能都不敢在 10 级大风的预警公布后,还坚定敢把比赛办下去。 那除了天气原因还有其他隐情么?这场226超级大铁在最初赛事报名时,只有 200 人的人员限制。但从报名结果看,有超过500人的参赛规模。可见铁友对这项赛事的认可和渴望。在 IRONMAN 无法落地,铁友无赛可比之时,能有这样一场不是第一年举办,有一定规模和认可度的赛事,多难得。 但可疑就在于,赛事从 200 人到 500 人,主办方是否向主办单位报备具体情况?是否存在隐瞒?这是否也是上级主办单位在最后时刻叫停比赛的原因之一?毕竟,容纳 200 人的办赛条件和接纳 500 人的办赛条件不可同等对待。当选手成倍增长时,赛事公司是否还有足够的办赛条件让上级主办部门认可? 可见,226 超级大铁所采取的是一次“熔断措施”:在办赛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在不具备继续办赛条件的情况下,及时终止赛事。因为主办方无法确保预警发出后寒潮来袭,10 级大风起,届时还能否对参赛的 500 位选手的生命安全负责。毕竟,任何一项比赛的前提就是尊重生命,保证每一个参与者的安全。 总局出台文件后,大批越野赛事被迫取消。但在马拉松复燃之时,仍有不少越野赛事也存在民间江湖。这其中有些赛事打个擦边球,更换名称等。但这些赛事直至开赛前恐怕也内心忐忑,无法知晓命运。一方面,一旦被主管部门在临近时刻叫停,真的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前期投入恐化为乌有。另一方面,比赛改头换面,不做大张旗鼓的宣传,只用微信群等方式小范围得知,其中的隐患真的能剔除么? 没有一场比赛是容易的,顺利的。再周密细致的组织,都难免百密一疏。任何一项赛事也无法做到让每一个参赛者都百分百满意。尤其是发生如此重大意外时,对赛事公司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等也是非常大的考验。此次连云港 226 大铁虽然没能如期举办遭致多方争议,但有争议不怕,我们要面对争议,疏解争议,才能让赛事未来更透明,更安全。主办方启用熔断机制避免了一场可能对选手身心健康的危机,也带来了大家更多的思考。 赛事公司在 522 之后的艰难是有目共睹的。报批难,举办难,步步艰难。选手们亦难,无赛可比难,有赛可比被意外干扰难。而对监管部门来说,如何协调各职能部门,在合理监管,科学指导的前提下,让赛事存活下来,安全举办,也是一大难题。 用苗浩面对赛事取消的一句话来说,“铁人三项对我来说是修行,也希望大家能够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喧嚣过后,争议过后,继续爱运动,即使它曾伤了你的心。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5086.html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