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就在下一次,或许还要很多次,当一项纪录被创造,也就意味着下一个书写纪录的人已经启程了。
2:08:15——2:07:30,中国男子马拉松纪录保持者的名字,花了 16 年才从任龙云换成何杰,此后一年的时间内,男子全马纪录又来到 2:07:09,再到今年无锡跑进 207,长时间的沉寂后中国男子马拉松迎来一波突破潮。
2003 年孙英杰在北京马拉松赛上跑出的 2:19:39,已经过去 21 年了,这一女子马拉松全国纪录仍在等待下一个来翻页的人。
对男子选手来说,处在 210 大关的内外有着天壤之别,而对于女子选手而言,这个门槛则是 220,对当前中国女子马拉松来说,突破这一关口的意义已经几乎等同于刷新纪录了。
中国女子马拉松能够再进 220,也就意味着离新的全国纪录不远了,所以这一天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呢?

我国女子马拉松历史上达成 sub220 成就的运动员有 2 人,孙英杰和周春秀。
2003 年孙英杰跑出 2:19:39 创造国家纪录那场比赛,那也是中国女子马拉松第一次跑进 2 小时 20 分大关,此时距离高桥尚子成为人类历史首个跑进 220 的女子刚刚过去两年,孙英杰这个成绩能够在当年世界排名处在第 3 的位置。
也就是说这个成绩在当时是世界级、历史级的,后面要再突破肯定难度颇高,但没想到 21 年过去后依旧尘封中,这么多年中对其威胁最大的,只有作为历史第二人的周春秀。

2006 年是属于周春秀的一年,这一年她先是在 3 月的首尔马拉松上斩获冠军,并且这一场跑出了 2:19:51 成功 sub220。随后年底的多哈亚运会上,她又赢得了亚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女子马拉松的黄金时代了,不仅绝对成绩亮眼,在国际大赛上发挥同样可圈可点,2007 年,周春秀跑出 2:20:30 站上伦敦马拉松最高领奖台。作为唯二跑进 220 的两位女子选手,孙周二人包揽了中国女子马拉松历史前六快成绩。
距离国内女子选手最近一次跑进 220,已经过去 18 年了。

时间已经蛮久了,也侧面说明跑进 220 的难度,尤其是对女子选手来说,即使在如今马拉松疯狂提速的时代,sub220 依旧能称得上世界一流高手。
不妨先来看看具备借鉴意义的例子。

纵观日本女子马拉松历史,她们有 5 人共计 5 次跑进 220 的表现,前三次分别是 2001 高桥尚子 2:19:46(世界纪录)、2004 涉井洋子在柏林跑出 2:19:41、2005 野口水木柏林创造 2:19:12。整个亚洲马拉松历史上,也只有中日共计 7 人 7 次跑进过 220,在中国女子马拉松的黄金时代,日本女子马拉松也处在鼎盛时期。
但后来二者走向了不同方向,2023 年休斯顿马拉松,新谷仁美在配速员的带领下,朝着前辈野口水木的目标进军,虽然最终与纪录擦肩而过,但 2:19:24 的成绩也将日本马拉松重新带回了 220 时代,这中间的空窗期刚刚好也是 18 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田穗南跑出 2:18:59 刷新亚洲纪录,将黄种人女子马拉松带入 218 时代,也得益于前者担任配速员,虽没能亲自实现心中最想达成的目标,但她以另外一种方式参与到了其中。世界总是充满这样出人意料但又情理之中的剧本。

还是休斯顿马拉松,2022 年的比赛中,美国人在一个多小时内迎来了两个国家纪录,当天本土选手萨拉·霍尔和凯尔·达马托分别以 1:07:15 和 2:19:12 的成绩打破了美国女子半程和全程马拉松国家纪录(也是新的北美洲纪录)。

原美国纪录由狄娜·卡斯特 2006 年在伦敦马拉松夺冠时创造的 2:19:36,这是美国女子马拉松首次进入 220,此后直到 16 年后的休斯顿,才由达马托再度带回。此后又有艾米莉·西森(2022 芝加哥,2:18:29)贝奇·赛纳(2024 东京,2:19:17,是肯尼亚规划选手)2 人 2 次跑进 220。

图源:网络
相近的时间跨度,同样的休斯顿,日本和美国重回 220 的历程从时间地点来说存在一定相似之处,且两者再进 220 之后短期内都有又一次的突破,倒也印证了 220 的关隘属性。
重回 220,日本花了 18 年,美国花了 16 年,中国也来到了第 18 个年头,那么和前两者一样回到甚至越过本世纪初的巅峰,会在一个相对近的时间内发生么?

回到 220 这个数字,对一位女子马拉松选手来说,要想达成这个目标,有什么指标可以评估一下呢?
通过查阅世界田联过去五年(含今年)的数据库,得出每年 sub220 的成绩次数以及这个关口内的最后一位是谁,可以看见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 和 2021 年 sub220 的所有成绩次数分别为 9 次和 8 次。而从 2022 年开始 sub220 的次数飙升为 37 次,2023 年也有 31 次。

而今年的数据更为惊人,截止 5 月 31 日已经有 22 次sub220 成绩出现了,还有 7 个月的情况下,这个数字很大概率再创新高,这 22 次除了日本的前田穗南,全部是出生与肯埃两国的选手(美国贝奇·赛纳为肯尼亚规划选手,荷兰选手哈桑出生与埃塞俄比亚),侧面也可看出 sub220 对非洲籍以外选手有多难了。

不难看出由于疫情影响,前两年的数据并不太具备参考性,而从 2022 年开始恢复正常后的数据来看,即使考虑到上升趋势和适当放宽区间,要想跑进 220,意味着该选手至少需要具备成为年度 40 强的实力才行。
接下来,我们试试找出更具体的参考指标。
坦白说非洲选手的参考意义并不大,所以我们依旧将目光瞄准日本和美国,统计出两国共计 4 位运动员在跑进 220 前五年时间范围内各项目的最好表现,从 5000 米到全程马拉松,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综合的模型。

5000 米有两人 sub15,一人 sub15:10,前田穗南纸面数据最慢为 15:28;10000 米最慢的为达马托,但也跑到了 32:16.82,新谷仁美更是距离 30 分大关并不太远;半马方面,毫无疑问的全部都跑进了 70,前田穗南是四人中唯一没有跑进 68 分的。
最后是全马,很明显在跑进 220 之前她们的成绩都已经来到了 220 附近的位置,说明已经具备了用 sub220 的配速跑完一定距离的能力,比如前田穗南 2020 年就已经能够用 317 的配速跑完 30 公里了,剩下的则是如何通过分析针对性练习再捅破最后那层窗户纸。
归纳根据四人破 220 之前的表现,我们似乎得到了想要的模型,——5000 米 sub15:30,10000 米 sub 32:30,半马 sub109,全马 sub225。当一位女运动员四个项目能够同时达到以上标准,或许就离勘破 220 不远了。

由于训练年限、年度比赛计划等方面的差异,国内选手其实会存在数字统计意义上的“偏科”(比如万米没进 29 分的会长吴向东,依旧跑出了 2:08:04 的优异表现。所以以上维度的应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酌情抛开“同时”这个条件,如果有人满足其中一条或者两条,其实都可以重点关注下。
综合这两年国内场地、半马和全马表现或 PB,我们以上面的维度标准可以得到下表,看完第一眼其实有个初步结论,那就是国内女子选手冲击 220 并非太过遥不可及,有 5 位甚至更多数量的选手具备一定潜力。当然,还有很多名字没提,这也只是一份预设条件下得到的可能性名单。

这里只说潜力,因为国内很多比赛名次高于成绩,所以纸面成绩参考意义也就变低了,那我们就只敢肯定现在这一批选手依旧是具备天赋的。
张德顺是唯一一位各项 PB 几乎全部符合以上模型的,这也贴合了她目前在国内断层领先的情况,而且她近期赛场上的表现也明显是全马长距离比赛更需要的能力,所以近两年或许她就能迎来新的突破。虽然她八月份要出战奥运会,但如果她参加上马的话仍旧有三个多月的周期,很有可能就是一次冲击 220 的绝佳机会。

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春天,对张德顺来说是值得尝试的契机,而对中国女子马拉松来说,也是重回 220 的上好机会。
夏雨雨是目前国内全马另一位冲劲很足的选手,转项不久的她几场全马比赛都有稳定而出色的竞技表现,今年 26 岁的她也完全还有时间继续夯实一下速度基地,又或者也可以短期内将目标放在半马跑进 69 分以内。或者她直接在全马上继续高歌猛进?都说不准,这取决于运动员和教练相应的赛季和职业规划。

几人中李应翠年纪最小,虽然场地成绩相对一般,但今年她先是仁寿半马跑出 1:08:57 ,无锡马拉松又首马跑出 231,留给她打牢基础冲击全马的时间就更多了,或许下个奥运周期我们会经常提起她的名字。

正在美国跟随李梨教练训练的四川姐妹花何巫呷和马秀珍此前有过全马完赛经历,但两人目前训练重心显然依旧是场地速度,兼顾半马。

今年国内女子 5000 米前十好成绩中,从第一到第七,全都是何巫呷跑出来的,年度万米最佳成绩目前也是她,职业上升期的何巫呷,和李梨教练正着一条坚实而快速的道路上前行,当她后期全面转战路跑,绝对值得期待。

马秀珍拥有今年国内第二好的万米表现,但今年她退赛次数偏多,竞技的稳定性需要提升,24 岁的她接下来如果能够将两个场地项目的 PB 分别再提至少半分钟和一分钟,甚至更快,未来的几年国内跑圈的精彩可想而知。
中国女子马拉松何时再进 220?
或许是顺子的下次比赛,或许另有其人,又或许还要好几年,一切都在路上。
文字:铁球 / 编辑:初七 图片:跑野大爆炸 / 视觉:四年练习生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6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