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Nike – 文章:陈成 电漫
刚开始运动的跑者,在对跑鞋的选择上定会费尽心思,它们种类五花八门、各品牌定义划分不一,性能优势也各有不同。那么,如何选择一双合适自己的跑鞋呢?我们尽量打破各自品牌定义自家跑鞋的不同方法,尽量通过自己的理解认知来做一个矩阵体系。
希望我们的这篇文章,能够让正在陷入纠结的跑者能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做出更合适自己的选择,你是买一双打遍天下,还是几双搭配不同的训练场景穿着。我们分类的主要指标是配速,是的,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跑步参数,就是你的跑步速度了。当然,还有身高体重BMI,平足高足,宽脚窄脚,外倾内翻等等,这些就在晚些我们的总结文章里面做更多的分享。
耐克在跑鞋界的地位很高,深受跑友好评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多层级的矩阵体系和科技含量。耐克跑鞋发展历史悠久,在传统式跑鞋上就处于前排位置。当下耐克凭借旗下的众多科技一度好于其他跑鞋厂商,并且靠着可以载入人类运动历史的马拉松破二计划,Nike在跑步领域现在领先于各友商。
Nike的跑鞋数量不算非常多,但足够形成一套完整的矩阵,任何跑者在矩阵中都能选出合适自己的那双或者那套跑鞋。
本矩阵尽量将Nike的“专业”跑步鞋归到其中,没有介绍的如Air Max系列,Vapormax系列以及一些低定价入门&散步款。在Nike官网上也能发现,Air Max以及Vapormax系列已经被归类为“运动鞋”而非“跑步鞋”。
本文中每双跑鞋的前后掌厚度以及重量数据均来自国外专业网站或者亲测,可能会有些许误差。在阅读本指南之前,你可能想要了解一下知识点:
• Nike的跑鞋的命名一般是由该跑鞋的中底材料名称(如Zoom Air,React,ZoomX等)和跑鞋的真正型号所构成,有的还会加上Nike的某些鞋面材料名称如Flyknit,这也导致一双Nike跑鞋的全名会有很长的一串。
• 和跑鞋性能关系最大的就是其中底材料,目前Nike上的几种中底材料有:React,Phylon,ZoomX,Cushlon以及应用在大多数跑鞋中的Zoom Air气垫。
Zoom Air气垫
• 在破二计划之后,Nike的Fast Pack系列的设计后跟有尖上翘的外形,这个设计不会提升跑鞋的实际性能,但可以让跑鞋看起来“更快”。
Nike Zoom Vaporfly Elite的尖后跟
• 在最新的Nike跑鞋系列中,鞋面上的Nike “Swoosh” Logo越大,跑鞋适合的速度越快,在本矩阵中,获得最大钩子Logo加持的跑鞋当然就是Nike ZoomX Vaporfly NEXT%了。
• 在刚刚发售的一些Nike新款鞋的鞋底,也标记上了前后落差,不知道以后是不是所有的鞋子,都会如此。
#入门&日常跑
Nike Air Zoom Pegasus 36
前掌厚度:18mm ;后掌厚度:28mm ;
鞋重(男US 9码):252g
“万金油”可能是对Pegasus定位的最好形容,可以应用在各种跑步场合,如果你只要一双跑步鞋,那可以长距离,比赛以及速度训练都可以穿着的Pegasus是最佳选择了。几年前Nike将Zoom Air放置在全掌,使Pegasus的口碑更上一层楼。
很多人在给跑步新手推荐Nike跑鞋的时候,有极大的可能性说出“屁3X”,这个全能的定位是Pegasus能够成为Nike非常流行的跑鞋型号之一的原因。 当然,也许对中国跑者来说,Pegasus的发音,是挺困难的,也有跑者叫它 – 飞马。
Pegasus 36刚刚上市,和上一代改动很少,中底大底没有变化,主要的变化在于鞋舌部分,P36的鞋舌变为轻薄的单片式鞋舌,稍微改变了P35足背空间不足的问题。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22
前掌厚度:18mm ;后掌厚度:28mm ;
鞋重(男US 9码):278g
Structure系列是Nike为数不多的有明显支撑的跑鞋,严格地来讲可以被归类于目前基本绝迹的Motion Control(控制系)跑鞋:这类跑鞋的特点就是中底内侧会有更硬的支撑,为大体重以及外翻严重的跑者所准备,几年前国内Structure曾和Pegasus一起推广,但这几年也越来越不受人关注,这也是目前控制系跑鞋的境况。
当然这个偏专业的分类当然不会出现在Nike的宣传中,Stucture 22的Zoom Air气垫位于前掌部位,后跟的鞋面和中底都做了加硬的稳定性设计,体重较大的入门跑者可以选择该鞋,而不是听从店员的推荐去选Air Max。
Nike Epic React Flyknit 2
前掌厚度:18mm ;后掌厚度:28mm ;
鞋重(男US 9码):224g
Nike在2018年年初推出React中底材料,全面取代Lunarlon材料。Epic React在推出之后褒贬不一,有的人觉得React太软,支撑性不足;有的人觉得Epic React十分舒适。
Epic React Flyknit 2对后跟的TPU贴片进行了一点升级,其他并没有什么变化,由于这双跑鞋除了TPU稳定后跟之外,没有太多的支撑,所以我们还是将它归类到日常慢跑鞋中,不建议进行太长距离训练(和Nike的定位不同)。
另外,今年Nike还推出了Epic React的无鞋带版本,Nike Epic Phantom React FK,一双有五个单词的跑鞋,更偏向于日常休闲穿着吧。
#慢跑,足部力量训练
Nike Free RN 5.0
前掌厚度:14mm ;后掌厚度:20mm ;
在沉寂了一两年后,Nike终于又在Free上开始发力做文章,相比于两年前将Lunarlon和Free结合的尝试,Nike在Free改变了思路,新版的Free RN 5.0更像是跑者进行跑步足部力量训练时穿的鞋款,适合短距离慢跑,以及长距离训练后第二天的放松跑。Free中底偏硬,应该是为了提高力量训练时的稳定性。
另外今年的新款Free其实也出了3.0版本,但真的只是用来做一些室内训练吧,官方也将3.0称为运动鞋而不是跑步鞋,是一款颜值很高的鞋款。
Nike Free RN 5.0的鞋面较窄,建议加大半码选购。
#长距离训练
Nike Air Zoom Vomero 14
前掌厚度:17mm ;后掌厚度:27mm ;
鞋重(男US 9码):281g
Vomero系列可以说是一个活在Pegasus光环下的款式,由于在国内宣传的不多,很多跑者可能还不知道Vomero。不过随着Vomero 14的口碑逐渐的提高,以及基普乔格等Nike顶尖运动员在训练中穿着露出,这款鞋被越来越多的跑者了解。
Vomero 14的定位十分精确,在鞋面外侧的钩子Logo下方就标明了:Engineered for long distance(为长距离设计)。Vomero 14的最大变化就是中底的材料的变动,前后掌的Zoom Air气垫与React材料合成为Nike缓冲感最强的跑鞋。
Vomero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中底材料会从后跟的两侧升起包裹住后跟,提升稳定性。Vomero 14的鞋面偏紧,但不需要改变穿着尺码。
Nike Odyssey React Flyknit 2
前掌厚度:18mm ;后掌厚度:28mm ;
鞋重(男US 9码):224g
Epic React的支撑稳定版本,Odyssey React的后侧鞋面更硬,支撑性更强。鞋子的大底橡胶面积更大,且比Epic React更加耐磨。
如果你想喜欢React的脚感,并有长距离训练的需求,可以选择Odyssey React。
Odyssey(奥德赛)是荷马史诗的一部分,现在也可以翻译成“漫长而充满风险的旅程”。
Nike Air Zoom Speed Rival 6
前掌厚度:17mm ;后掌厚度:25mm ;
鞋重(男US 9码):232g
本矩阵中比较有年头的跑鞋了,2017年发售的更新款,有点像Streak系列的互补款式,Speed Rival是Nike少有的鞋面空间较大的竞速级别跑鞋,中足的鞋面特别宽敞,调节空间很大,特别适合脚比较宽的跑者,但这也降低了这双鞋的颜值。
Speed Rival 6的大底采用了大面积华夫橡胶覆盖,提升了耐久性。应用的场合比较多,喜欢用轻量传统跑鞋训练的跑者可以尝试用这双跑鞋进行一些LSD训练(性价比较高)。
#进阶速度训练
Nike Zoom Pegasus 36 Turbo
前掌厚度:18mm ;后掌厚度:28mm ;
鞋重(男US 9码):224g
Turbo的诞生似乎是在回答“为什么ZoomX不能用在其他的跑鞋上呢?”的疑问。Nike用自己最擅长的合成大法,将自己最新的两款中底ZoomX和React放到了最受欢迎的Pegasus上。Turbo的推出让不少预算有限的跑者体验到ZoomX(虽然定价也不低)。
Nike最近刚刚发布了最新款的Turbo:Nike Zoom Pegasus Turbo 2,与P36的升级类似,Turbo 2的主要改动也是在鞋面上,中底没有变化。去掉了前掌鞋面最明显的“一道杠”,这个改变让人又爱又恨,鞋面比上一代更轻,鞋舌变得更薄。
可以将 Turbo定位于更轻量脚感更好的多场合跑鞋:路跑,节奏跑,长距离。Turbo也正是当今跑鞋行业最受欢迎的一种跑鞋:有新型给力的中底材料,鞋子足够轻,适用于大多数人和大多数场景。
Nike Zoom Fly Flyknit
前掌厚度:24mm ;后掌厚度:34mm ;
鞋重(男US 9码):238g
Zoom Fly系列是破二计划的产物之一,第一代Zoom Fly外观和第一代4%极为相似,很难分清,但中底材料与内置的板都不一样,脚感完全不同。另外Zoom Fly还推出了偏时尚的SP版本,特点是鞋面透明轻薄,多款Zoom Fly SP还一度被炒的价格很高,有各个城市的限量版,也有高桥盾合作版。
2018款的Zoom Fly Flyknit将鞋面全部改为Flyknit,包裹整个脚部,中底改为React材料,并搭载了碳板,与4% Flyknit的不同只在中底材料上,相比于ZoomX,React中底整体感更强,在跑的时候会感觉到后掌偏厚,不少人将其作为替代4%的训练鞋,进行节奏跑训练。
由于是全Flyknit的鞋面,所以鞋面紧,建议试穿再入或加大半码;另外,Nike推出了十几款不同配色的Zoom Fly Flyknit,也是非常神奇。
Nike Air Zoom Elite 10
前掌厚度:17mm ;后掌厚度:25mm ;
鞋重(男US 9码):232g
在4%以及Zoom Fly诞生之后,Elite系列似乎越来越被人遗忘了,虽然名字叫Elite,但这双鞋更像是设计成为大众跑者的配速较快的训练所准备的跑鞋,前掌Zoom Air配合Cushlon泡面,更像是前几代Pegasus的轻量化支撑版本,但Elite的中足偏窄,并且中底的中足设计了一块明显的加高支撑。
232g的重量也比不上Turbo的224g,不知Nike会不会将这个系列继续,或是今年还没发售的Zoom Gravity就是Elite系列的代替款呢?
Nike Air Zoom Streak LT 4
前掌厚度:18mm ;后掌厚度:22mm ;
鞋重(男US 9码):142g
Streak LT系列已经算是偏向田径跑道的跑鞋了,也并不是针对大多数普通跑者。该双跑鞋定位于场地跑,操场上的短距离比赛以及训练(短距离间歇!),也可以用于场地越野跑(但这个和我们关系更小了)。
建议想入手Streak LT 4的跑者看一下自己是否满足这些条件:有频繁连续间歇的情况,跑步落脚较轻,脚踝力量足,有较强的速度实力,或者更简单一些,全马进310了吗?
#比赛竞速
Nike Air Zoom Streak 7
前掌厚度:18mm ;后掌厚度:26mm ;
鞋重(男US 9码):196g
经典的Nike竞速跑鞋,在4%推出前,大部分Nike赞助的马拉松运动员都穿其比赛,当然那时还是adios的天下。
今年推出的Streak 7没有太大的升级,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Streak 7的中底外侧造型被设计成了和4%相似的流线型分割。
Streak 6代和7代鞋子都偏小且中足偏窄,建议加大半码选购。如果你想穿Streak跑全马,最好穿着它跑几次30KM,感受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驾驭。
Nike Zoom Fly 3
前掌厚度:18mm ;后掌厚度:26mm ;
鞋重(男US 9码):262g
Zoom Fly系列是破二计划的产物之一,一直与4%外表类似,上一代Zoom Fly Flyknit开始采用React+碳板的配置。许多人也是在购买了Zoom Fly Flyknit之后才开始接触碳板跑鞋,进而选择4%比赛的。
刚刚推出的Zoom Fly 3再次进行了全面升级,与NEXT%一致都采用了新型的Vaporweave鞋面,大底也做了与NEXT%类似的改动,变得更为耐磨。中底材料依然采用React配合全掌碳板。
值得注意的是,Nike Zoom Fly 3跑鞋首次推出女性跑者专属版本,采用更为柔软的鞋垫、并在鞋垫的足弓位置做了增高处理,提升了整体的舒适感,这也意味着适应前一代Zoom Fly Flyknit的跑者不一定适合Zoom Fly 3。
Nike对于Zoom Fly 3的定位依然是NEXT%的代替竞速跑鞋,可以进行速度训练,也可以上场比赛。
Nike Vaporfly 4% Flyknit
前掌厚度:29mm ;后掌厚度:39mm ;
鞋重(男US 9码):190g
为了改善一代4%的鞋面问题,Nike在去年推出了飞线一体式的鞋面的4%,并提升了鞋底的耐磨性(虽然还是比较脆弱),至今4% Flyknit已经有5款配色(包括一款高桥盾限量)。虽然4% Flyknit也一度非常紧俏,但要买,现在不少零售店都能购得。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4%的真正意义:
通过科学试验得出,与目前Nike最快的市售跑鞋产品Nike Zoom Streak 6相比,Nike Zoom Vaporfly 4% 所需的跑步能量减少4%。
但是我相信不少跑者都认为4%是能提高自己能力的4%,这也正是Nike给这双跑鞋起4%的一个厉害之处,如果一个全马能够快4%,那可能是近十分钟呢。
再来说4%的性能,ZoomX具有很强的弹性,回弹性能极强,铲型碳板负责保持鞋子整体的刚性并提供一些弹性。这也让4%有了极其出色的脚感。当然也要强调,4%优秀表现的主要功能还是在ZoomX的中底材料上,碳板只是辅助作用。
毋庸置疑,Nike的碳板跑鞋(4%以及Vaporfly Elite)改变了世界跑步的格局,不能不说2018年各项跑步记录被打破与跑鞋毫无关系。其他厂商也纷纷开始研究自家的碳板跑鞋。
不过Vaporfly 4% Flyknit并不完美,比如大底依然不耐磨,飞线鞋面支撑性略差,部分跑者也不适应包裹感十足的鞋面(主要和第一代相比很多跑者鞋子会买大半码)。于是NEXT%来了。
Nike ZoomX Vaporfly NEXT%
前后落差:8mm ;
鞋重(男US 9码):187g
NEXT%无疑是2019年最重磅的跑鞋,没有之一,也不仅仅限于Nike品牌。你以为会是5%,但是Nike偏偏不这样叫,用NEXT%来表示不是5%。Nike表示这个命名意为每场比赛的下一次(NEXT)突破。
NEXT%相对于4%可以说是全面的升级,鞋面改用新材料Vaporweave,大底橡胶更厚,ZoomX的量多了15%,前后落差也从4%的11mm变为8mm。
NEXT%的售价也达到了跑鞋的新高(不算潮鞋),海外定价275美元,国内定价2099人民币。主打配色为荧光绿色,这也是2019年Nike跑鞋的主打配色。
将昂贵的Vaporfly Elite降低成本,将4% Flyknit升级,ZoomX Vaporfly NEXT%可能是Nike的碳板跑鞋登峰造极的产品。
#越野跑鞋
Nike Air Zoom Pegasus 36 Trail
早在本世纪初,Nike就推出过Pegasus的越野鞋版本,之后每隔几年都会推出一双,今年借着Nike两双老型号越野鞋的新款发布,Nike也推出了Pegasus 36的越野鞋版本。
Pegasus 36 Trail在外形上类似P36,但与P36的最大不同是,P36 Trail的中底并未采用整块Zoom Air气垫,而是前掌和后跟各有一个Zoom Air气垫单元。为了应对越野路段,鞋头以及后跟做了保护设计,大底在路跑基础上增加了耳齿,中足两侧的中底也加高提升了稳定性。
Pegasus 36 Trail适合用于路况不太复杂的越野路线,或是有公路占比的山地马拉松。
Nike Zoom Terra Kiger 5
前掌厚度:23mm ;后掌厚度:27mm;
鞋重(男US 9码):264g
与上一代相比,Terra Kiger 5的升级幅度非常大,有点全部换新的感觉,将中底材料换成React,Zoom Air气垫在后跟处,将前掌的空间增大,大底前后掌的耳齿看起来也更加防滑。
更重要的是,Nike将Terra Kiger 5的颜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休闲出街也十分耀眼。Terra Kiger 5的定位是适用于复杂越野地形越野跑,短距离并可以发挥出一定的速度能力。
Nike Zoom Wildhorse 5
前掌厚度:20mm;后掌厚度:28mm
鞋重(男US 9码):286g
Wildhorse 5的升级不大,主要在鞋面以及配色上,中底与大底与上一代一样。Phylon中底材料+位于后跟的Zoom Air,大底以方形耳齿为主。
Wildhorse定位于更长距离的全地形越野跑,但能否驾驭中国的一些湿滑路面,那就要看你的个人能力了。
从入门到进阶,从路跑到越野,在矩阵之中耐克的各类跑鞋基本上涵盖了当下跑者的需要,每一双跑鞋都各司其职,去履行他们在跑者进阶之路上不同阶段的使命。
这篇文章我们详细的将耐克跑鞋帝国进行分类,希望你能找到真正属于你的那一款或那一组跑鞋。
另外,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一双鞋有不同的见解,欢迎在留言中指出。
点击右下角“在看”,截图发送后台并在评论区留下你对 Nike 以上其中某一款跑鞋的见解! 我们将在留言中随机抽取一名幸运粉丝,赠送Nike Air Zoom Pegasus 36 跑鞋一双! 互动截止日期:2019年6月15日12时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2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