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5 月的兰马收官,2024 上半年的大赛基本告一段落,这两年的马拉松世界变化挺大,各种纪录轮番刷新,各大品牌也没有闲着,新品跑鞋陆续上市,想着法的把跑鞋重量“卷”到了两位数。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碳板跑鞋依然是赛场的主角。
 
不止于马拉松赛场,碳板跑鞋这些年,跑者早已习以为常,比赛穿、训练穿,甚至日常慢跑也穿,甚至人们对于碳板跑鞋的观点和用法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2017 年,意大利著名的蒙扎赛道,基普乔格遗憾地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破2擦肩而过,但这并不妨碍跑者对于 Vaporfly 4% Elite 的追捧。
 
从大众跑者第一次接触到碳板跑鞋开始,一个非常根深蒂固的观点就被植入大家的脑海里:碳板跑鞋就是用来比赛的。就像童年时总要把新衣服整齐叠好放在床头,等待大年初一的到来一样,不管是仪式的感需要还是贫穷的记忆,理论上来说,很多观点都有时代的局限性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在碳板跑鞋开始普及的前两年,产品的发售量不算太高,还可以称得上是稀罕物,再加上高昂的首发价格,不管是 NEXT% 还是飞电,2099 元的首发售价让人望而却步,如果算上碳板跑鞋的不太出众的使用寿命,也就很能理解当时跑者对它的爱惜。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随着越来越多品牌的入场,跑者不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产品的价格也进一步被降低,甚至许多品牌会在马拉松赛前组织战队,诸多的破三高手从过去没得选到后来的不知道该如何选,时间也就短短的三年。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三、四年的时间,跑者与跑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兴跑者的加入如新鲜血液的注入,而新一代碳板跑鞋在性能与适配范围上又有了变化。碳板跑鞋不再是比赛的专属,很多跑者的第一双跑鞋就是碳板跑鞋,入门即是碳板,至于曾经的薄底时代,那是什么样的脚感,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碳板跑鞋的诞生之初,似乎就和竞速这件事情进行了深度的绑定。人类为了快绝对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比如为了功率更大地输出,F1 的驾驶舱里连空调都不给装,正常人谁受得了,所以,碳板跑鞋的一个“次生问题”就是——驾驭门槛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如果强大推进力和回弹是碳板跑鞋带来的正面效应,那么小腿、跟腱和脚踝所承受的压力就是跑者不得不面对的烦恼。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上部位的肌肉力量水平和马拉松水平成正比,而各品牌第一代的碳板跑鞋普遍存在驾驭难度偏大的问题
 
无论是从大众跑者市场还是精英运动员的纪录与成绩,品牌自然是希望能完成鱼与熊掌的兼得,所以就有了各种碳板跑鞋的 Ultra、Pro、Elite、Max 等等的后缀,区分于精英与大众跑者,个别品牌有以 2 小时 40 分水平来划分跑鞋的使用门槛,同时有 4 小时完赛甚至 5 小时完赛能穿的碳板跑鞋,即使在更新迭代的产品里,也有不少是以适配更多跑者为目标。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在碳板跑鞋的开发进入新的领域之后,竞速不再是唯一的用途。早期的跑者的确是有比赛穿碳板跑鞋,训练穿非碳板跑鞋的习惯,其中有一个观点是让跑者摆脱对碳板的依赖,但比赛与训练之中的模糊地带正逐渐被竞速训练跑鞋这个品类所占据,而竞速训练跑鞋的碳板化也成大势所趋
 
如果 adidas 的 ADIZERO SL 在前掌使用 LIGHTSTRIKE PRO 嵌片算是浅尝辄止的话,BOSTON 12 则是完全是训练版的 ADIOS PRO 3,只不过它用玻璃纤维能量柱代替了原有的碳纤维能量柱。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这种在碳板材料上做调整的办法是目前绝大多数品牌采取的一种形式,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尼龙板,索康尼的啡速系列,还有特步 260 2.0 都是如此,不过对碳板的念念不忘还是让 260 X 出现在了跑者的面前。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随着碳板跑鞋科技的日趋成熟,科技下沉变得越发频繁,李宁的飞电系列在 Elite 的版本之外,还提供了 Ultra 和 Challenger 的上下浮动,除了飞电系列之外,曾经的尖端科技也开始进入到赤兔等系列中去。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碳板与竞速的绑定似乎让“有碳板就会更快”变得深入人心,其实篮球鞋才是碳板更早的出现方式,而碳板的主要作用是抗扭转,防止在急停、急起和左右变相与横移中的崴脚。
 
当碳板和跑鞋结合,在提供抗扭转和支撑之外,全掌的铲型碳板又带来了新的思路,类似于跷跷板形状的设计以及碳板特有的弹性,前掌蹬地后,让跑鞋前端的碳板发生弯折,碳板的另一端就自然而然弹起,给跑者带来一种类似推进力的回弹感受。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不过,真正能发挥出碳板所带来的推进力,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中底科技材料的升级,Pebax 材料的出现让更厚与更轻得到兼顾,缓震、轻量,还有更好的回弹效果,这也就有了后来中底厚度越来越厚。世界田联不得以硬性规定了路跑跑鞋中底 40mm 的厚度限制
 
在碳板的道路逐渐走向尽头之时,竞速跑鞋的竞争开始往重量上面靠拢,跑鞋的重量持续走低,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EVO 1 以 138 克的鞋重震惊世界,也在近两年横扫马拉松赛道,接连斩获了女子和纯女子世界纪录。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当你觉得鞋重 100 多克已经是匪夷所思时,今年 6 月,361° 的栗蜂已经要量产上市了,而距离跌破三位数可能已经不是梦了。
 
在鞋重上花尽心思之后,近两年有些碳板跑鞋开始返璞归真,比如 HOKA 的 BONDI X、SKYWARD X 和索康尼的 KINVARA PRO,都和竞速没有太多的联系,这两双针对大体重跑者的跑鞋也搭载了碳板,除了给跑者带额外的推进力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保护与支撑。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我们拥抱科技,因为科技的发展实实在在地让我们跑得更快了,碳板跑鞋问世之后,各项世界纪录已经是被轮番刷新。在我的记忆里,上一次国内大赛里没有穿碳板跑鞋站上领奖台的还是获得 2020 上马第三名的粟国雄。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不管什么样的跑鞋,科技始终只是一个助力,训练也好,比赛也罢,最终还是需要跑者的双脚去一步一步地跑下来。在终点线前,跑者才是真正的主角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碳板跑鞋的黄金时代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国产品牌纷纷强势入局之后,碳板跑鞋的内卷已经进入白热化,更轻、更弹、更快,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正在逐渐去接近极限。
 
跑鞋的比拼是科技的比拼,也是市场的比拼,归根结底,碳板跑鞋的这条赛道理,无论碳板还是中底材料,目前都还是属于大众消费得起的产品。如果有一天,某品牌的“黑科技”真的能让你一飞冲天,但价格又让人望洋兴叹时,你会如何抉择呢?
 
碳板跑鞋是不是灵丹妙药?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 说说你眼中的碳板跑鞋,对成绩提升有多大? #
随机抽取 1 名幸运粉丝,赠送帽子一顶+飞盘一个!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点 “在看”,在评论区留言
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参与抽奖
中奖者若未按规定参与抽奖,视作无效,
跑野大爆炸保留最终解释权
互动截止日期:2024 年 6 月 22 日
 

文字跑野大爆炸 / 编辑大卫
图片跑野大爆炸  视觉年半练习生
观察|跑鞋碳板化的这些年

原创文章,作者:跑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unyeah.world/66373.html